那年爱情
一禾
今天是金才和宝珍的结婚纪念日。“一二一,一二一,左右左,左右左……”宝珍搂着金才,踩着鼓点,跳着舞,记忆慢慢涌上心头。
1987年的冬天,不太冷,河面没有结冰。那时的苏北平原还不富裕,五六户人家,青砖灰瓦,炊烟袅袅,沿河而居。冬日的暖阳肆意倾洒,河面的波光如金银闪耀。
河中央,一条带着挂桨的水泥船,“突突突……”把河面大块的金银打碎。
宝珍穿着黑色呢子西装、红色毛线衣,头上别着红花,端坐在船舱。
两岸的芦苇花随风摆手,目送她从一家到另一家。
每经过一座桥,总能引来过桥人的驻足。
“啧啧啧,这个新娘子真漂亮。”“乖乖,这船嫁妆真厚实,缝纫机、衣橱、自行车……”
在一声声赞美中,宝珍的嘴角不时上扬。坐在她旁边的金才,也不由自主地骄傲起来。
金才在家排行老八,他唱过淮剧,卖过棒冰,做过瓦匠,东拼西凑,终于在23岁那年建了一座三间大瓦房。
房子挺直了他的腰杆,为他向宝珍家提亲打足了气。加上两家本就沾亲,亲上加亲,这门喜事就成了。
两位接亲的,一位是金才的哥哥,站在船头,一位是村里的叔,站在船尾。“突突突……”船尾泛起浪花,化为涟漪,如金才和宝珍的爱情,绵长而令人回味。
冬天的风,掠过宝珍的鬓角,并不冷。身边这个叫金才的男人,曾在无数个夜晚,接自己下夜班。美好的回忆,像河两岸的风景,一幕幕翻过。未来的日子,肯定会像这河水一样滋润。
宝珍说,当年接新娘分几种方式,一种是双腿跑,一种是骑自行车,还有一种就是坐船,相当于如今坐上奔驰车。
午饭匆匆吃了两口,宝珍的迎亲队伍就回程了,抢在了同村其他几位出嫁姑娘的队伍前头。
于是,样样爱争第一,仿佛嵌入了宝珍的骨子里。
养殖、建筑、食品加工……小两口硬是把苦日子过成了“蜂蜜罐”,三间空房子变成塞满各种家用电器的四合院。
日子越来越好,金才的身体却出了状况。在两口子结婚37周年纪念日前,一场手术牵动着一家人的心。
“没想到这样度过我们的结婚纪念日。”进手术室前,金才遗憾地说。
宝珍的眼睛湿润了。
还好一切顺利。“医生说,要想恢复快,就要多站多走。”
于是,宝珍慢慢扶起金才,抱着他,继续踏着舞曲。“一二一,一二一,左右左,左右左……”
“登瀛”副刊
“登瀛”副刊在登瀛观察公众号特设专栏,精选原创美文、大赛佳作,推送到您的手机,欢迎点赞留言,分享到朋友圈。
登瀛投稿方式
邮箱:ycwbfk@163.com
专栏责任编辑:龙青云 编辑:陈蓉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