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争朝夕 勇毅前行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图解政府工作报告

时事   2025-01-12 10:48   江西  


  2024年发展态势回升向好  

  过去一年,我们克服了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每一个脚步都坚实有力,每一份收获都来之不易。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扎实推进“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总数达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达1148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3000家、达3087家、居全省首位。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2万亿元。

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七方面工作


  ●多措并举稳增长

  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582个省大中型项目、1736个“八大行动”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均在全省领先

  大力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2%左右

  “扶摇直上”音乐嘉年华、赣州马拉松、“世一组”运动季等活动助力赣州火爆“出圈”,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和13.4%

  促进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1/4,赣州国际陆港获评5A级陆港、全国仅8家,中欧班列开行量占全省80%

  ●坚定不移强产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现代家具、钨新材料及应用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总数达14个,药械产品实现出口。1986家企业启动数字化改造,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智能制造标杆,全球首台超大型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下线投用

  新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1456人、产业急需人才9742人

  粮食总产53.8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赣南脐橙品牌价值稳居全国水果类第一,有机产品认证数量全省第一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产业基金规模超5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1家、总数达20家

  ●改革开放添活力

  开展第四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43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运行,29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部“一网通办”,向县(市、区)调整下放105项、赋予国家级开发区95项市级管理权限

  助企纾困持续发力,为1.74万家企业兑付惠企资金19.75亿元,各类经营主体达89.4万户、增长3%

  新一轮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同权”、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场村共建”、“整村担保”融资分险模式等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崇义发放全国首笔林业经营收益权质押贷款

  央企援赣、粤企入赣、进博会赣州专场推介会以及家具、脐橙、纺织服装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果丰硕,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27个

  ●城乡融合促振兴

  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批实施,“三区三线”进一步得到严格管控

  中心城区“三横三纵”快速路网全面形成、通车里程达127公里,蓉江四路过江隧道全线贯通,三江口片区开发扎实推进

  22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96万套、占全省近40%,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建成数全省最多,“数字大脑”入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赣州连续五年入选城市体检全国样本城市

  “四融一共”和美乡村赣南先行区启动建设,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43条、“四融一共”先行村84个,完成2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1710个村点整治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新(改)建农村公路732公里

  石城“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全南“低彩礼、零彩礼、不收礼”移风易俗经验在全国推广

  ●系统治理优生态

  改造低质低效林102.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495.5平方公里,2423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基本完成,寻乌水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赣州连续五年获评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

  有序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省级碳达峰试点增至5个、绿色工厂突破100家

  赣州经开区、龙南经开区获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上犹完成中部地区首单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大余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绩效评价全省第一

  ●扎实有力惠民生 

  城镇新增就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任务超额完成,61.3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岗就业,建成“5+2就业之家”1253个,城区15分钟就业服务圈、农村15公里就业服务网基本形成

  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阳光编班,高考综合改革稳步推进,赣州卫生学校、赣州农业学校分别迁建上犹、赣县独立办学,赣南医科大学龙南校区建成开学

  公立中医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实现县域全覆盖,全国首单政府主导的新业态补充工伤保险在龙南办理

  打造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5个、“一老一小幸福院”112个,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开工建设

  向国家队输送竞技体育人才13名,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西部地区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基本建成,赣州被授予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示范案例奖

  ●有序有效防风险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双压降,非法集资陈案化解任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保交楼、保交房任务全面完成并获住建部通报表扬

  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18个避险避灾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

  信访工作法治化开局良好,电信网络诈骗“断流”打击成果列全国地级市第一,扫黑除恶工作连续六年居全省“第一方阵”,公众安全感和公安满意度保持全省前列

  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市本级“督检考”事项调减58.8%


  2025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

  2025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勇毅前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效益化转型,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实施清理限制民营企业公平竞争、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助推民营经济创新升级、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五大行动”,切实助企减负赋能增效。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加强与深圳规则规制的对接,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确保营商环境稳居全省前列。推进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优化“市县同权”、“民意速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政务服务增值化等改革,新增2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力争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率达92%。

  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市县收入划分改革,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扩大乡镇“一级财政”试点,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规范政府投资基金运作管理,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做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验收工作。

  充分挖掘需求潜力

  巩固提升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实施市重大重点项目1963个、完成投资2562亿元,建成遂川至大余高速、梅江灌区,续建瑞梅铁路、济广与厦蓉高速会昌联络线、定南通用机场、平江灌区、平富灌区、信丰电厂二期、赣县抽水蓄能电站,开工长赣高铁、寻乌至安远至赣州高速、新干至兴国高速、寻乌至全南高速西延、石城和龙南通用机场、寻乌抽水蓄能电站、闽赣灵活互济联网工程,力争内蒙古腾格里沙漠基地送电江西工程落点赣州。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推动景鹰瑞铁路、赣郴永兴铁路、赣龙厦高铁、赣粤运河、宁都至南丰高速、G236瑞金绕城高速改建等项目纳入国家、省有关规划。

  加速释放消费潜能。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稳定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深化“引客入赣”,加快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改造一期、方特二期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开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试点,打造夜经济、会展经济等消费新场景。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加大出口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稳定和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龙头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提升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运营水平,助力“赣企出海”“赣品出境”。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加快建设先进金属材料省实验室,争取组建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省实验室。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

  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深化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2个、完成投资834亿元,新增入规企业200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营收增长10%左右。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争取开展第二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加快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宠物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未来产业科技园。

  提升数字经济驱动力。实施100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加快三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百度智能网联产业赋能基地等建设,推动与庆阳“数算新长征”算力产业合作,探索建设红色大模型语料库、红色“元宇宙”核心平台,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赣南数据港”。积极培育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信创、区块链、电子元器件等数字产业,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突破1000家。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500家以上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100家以上,培育“小灯塔”企业30家以上,力争“数字领航”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打造内陆地区开放高地

  加大双招双引力度。建立健全覆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办好“粤企入赣”、基金招商大会等系列招商活动,打造“投资赣州”品牌。一体推进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升级,大力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持续开展组团引才活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1200人、产业急需人才8000人,评选新一批“苏区之光”人才60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育更多“赣州工匠”。

  深化区域交流合作。加快深赣共建产业园区、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一期建设,深化共建赣粤边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深寻支援合作产业园、信丰深圳产业园、于都赣深光电产业园、定南深赣安全应急产业合作示范区等特色平台。支持上犹、崇义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深入实施联动吉安发展三年行动,积极推动赣江航道实现高质量三级通航,共建红色旅游大市场,加快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

  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实施龙南综合物流园一期、瑞金国际陆港二期、兴国赣闽国际陆港、赣粤边大余智能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和县域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农村电商领跑县和电商强镇。深化赣州国际陆港“四区融合”发展,打造中欧班列集结中心、跨境电商货物集拼中心、进口商品集采中心,做大做强临港经济。

  有力有效抓好“三农”工作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守牢底线红线。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想方设法增加群众收入。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3.2万亩,确保粮食总产53亿斤以上。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向“大运营”转型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提质增效,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加强烘干中心、机械化育秧中心、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运营,新增现代化粮食储备仓容4万吨以上。

  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新建高品质脐橙栽培示范基地、水肥一体化果园各1万亩,改造提升设施蔬菜基地4万亩,新造高标准油茶林3.97万亩。全面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每个县(市、区)至少新培育1家年营收超亿元企业、新引进1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深化“赣南硒品”品牌建设,新认证富硒农产品100个以上,培育一批富硒单品冠军。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龙南、信丰、大余、崇义“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县。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200个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1900个左右村点整治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400公里,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5%,40%行政村建立标准规范的乡村地名体系。

  加快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城市能级跃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高质量推进蓉江新区、高铁空港新区、三江口片区建设,建成武陵大道快速路二标段,新(续)建6条城市主干道。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30个,改造老旧小区117个,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459套,推进8个省级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新建贡江取水及贡江水厂工程,更新改造燃气管网264公里,力争新能源汽车公共超充站实现县域全覆盖;实施中心城区污水治理攻坚项目,新(改)建污水管网180公里以上,完成建成区雨污分流改造40%以上,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至75%;实施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开工42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确保城市安全运行。

  增强城市治理效能。深化城市治理体制改革,优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全面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强化“地面”环境整治、“立面”品质提升、“顶面”空间治理、“水面”长治久清,力争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资源化利用率达60%。推进“数字大脑”深化应用,建设快速路监管平台,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制造强县、农业强县、商贸强县、文旅强县。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提升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和基础公共服务、产业配套功能。赋予县域更大发展自主权,支持龙南、瑞金加快建设高水平副中心城市。

  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描绘美丽赣州新画卷

  巩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督察整改攻坚年”行动,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省前列。加强 PM2.5 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治,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强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化“无废城市”建设。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实施独立工矿区避险搬迁项目,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00平方公里、低质低效林改造100万亩、赣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25.7万亩,高标准建设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开工大余再生水利用试点项目,推进幸福河湖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创建全国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示范城市。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科学有序发展光伏、风电等生态友好型新能源,推广装配式、超低能耗和近零碳建筑,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开展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支持上犹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绿色金融贷款机制改革试点。积极创建“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森林食品、中药材等林下经济。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建好用好“5+2 就业之家”,落实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吸引2万名以上高(职)校毕业生“留赣干”,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继续资助新生儿免费参加基本医保。全面落实“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升级、银发经济创新发展、老年社会参与扩面“三大行动”,力争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开展生育友好试点,探索生育和育儿补贴措施,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改、扩)建各类学校72所,推动90%以上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办好特殊教育、专门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争取列入第二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成投用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蓉江院区,加快市疾控中心整体搬迁,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全面建成1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6家县级综合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服务能力。推进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试点,加快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修缮工程一期等项目建设。建成投用市足球青训基地、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推动局地共建软式曲棍球国家队。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赣州

  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落实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8”方案,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债务规模持续压降。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严防非法集资等涉众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全面推行房票安置,支持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返迁安置房、人才住房、周转房和保障性住房。

  强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完成龙南、定南、全南、崇义、会昌5个县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强化人防、技防、工程防、管理防,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实施122个水网先导区建设项目,完成607座病险山塘、51座水库整治提升。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校园餐”问题整治。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持续推进双拥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办好江西省第四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深化拓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赣州实践“寻乌模式”,落实“单位联村、干部联户、法治联基”工作机制,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升级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电信网络诈骗源头治理,坚决向违法犯罪“亮剑”、为人民群众“护航”。


  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返乡创业农民工、脱贫人口、退捕渔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增加安排创业担保基金1000万元

  ●加大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以及困境儿童帮扶力度,提高人均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

  ●提升城市居家社区和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改造提升一批标准化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市老年公寓失能失智照护中心,有序推进区域性中心敬老院、“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改造

  ●改善残疾人康复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城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城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0—8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投入运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实施3000户以上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为孕产妇及新生儿、未满14周岁女生、50—74岁肺癌高危人群免费开展疾病筛查和早期干预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成5个县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改(扩)建一批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设施

  ●推动全民健身“口袋体育公园”建设,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配备“可躺式”课桌椅

  ●改善县域义务教育优化撤并点学生上下学、群众就医交通条件

  ●提升群众性应急救护和安全防护能力,在人员密集场所继续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支持推进一批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规范化提升,培训应急救护员不少于2万人

  ●支持既有住宅电梯加装更新和中心城区“多户一表”供水改造


来源:赣南红客户端

编辑:王凤鸣

校对:宋怡云

主编:尚婧 胡瑾  

审核:傅心明

编审:傅志群

赣州广播电视台
赣州市融媒体中心主要新媒体平台。专注权威发布、追踪热点、关注民生,传递最新鲜、最有料、最具正能量的新闻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