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鲜人画于丝织物上的地图
当提起“亚洲”,我们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一块大陆?这块大陆的形状是什么?它真的是一块相对完整独立的、由海洋包裹的大地吗?是一群人?这群人长什么样子?所谓黄皮肤、黑头发,就像1990年北京亚洲运动会的那首《黑头发飘起来》?可从人种意义上说,亚洲人是极为多元的,哪怕在中国,我们的一些少数民族同胞,也绝不是只有黄皮肤、黑头发。是一些国家?我们想想,亚洲大陆最大的国家不是中国,不是印度,而是俄罗斯。可是谁会把俄罗斯当做亚洲国家呢?俄罗斯自己也不这么认为。就算欧美国家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俄罗斯是正经的欧洲,但欧美学界讨论亚洲的时候,也很少带上俄罗斯。是文化传统?这就更复杂了,亚洲哪里有一种统一的、具备某种共性的文化呢?如果有,那也是欧洲人在最近四五百年中提到的所谓“东方”。但这个东方究竟是实在的,还是虚构的?是文化性的,还是政治性的?它和西方的差异,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如果这个东方只是在和西方的比较中才成立,那它自身有任何主体性的意义吗?当进行这样的追问时,我们当然不仅仅是在强调一些既定概念的无效性,而是在反思这些概念是如何植入到我们的思维框架中的,以及这些概念框架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权力关系。
图片来源/Unsplash
“亚洲”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们对这个概念如此习以为常,但在实践中却对它如此陌生、熟视无睹。亚洲永远是处于某种参照系统中的,是让别人确信他们自己身份的一面镜子。前段时间,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紧张冲突,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一些媒体和政治人物,以突出“欧洲”身份的方式,来表达对战乱的哀叹:欧洲是文明的、和平的,很难想象在二战结束70多年后,欧洲再度出现自相残杀的野蛮状况。且不论这个说法从历史的角度看是否准确,这套话语背后的逻辑似乎是:如果这种场面发生在亚洲或者非洲,才更符合想象,更好理解。亚洲内部,其实找不出欧洲那样的共性,也不像今天的非洲那样,在努力地塑造一个共同体的意识。“亚洲”的身份,好像必须在对面镜子的照射下,才能够成立。
最近几年,在右翼政客和媒体的煽动下,美国社会再度出现了对华人的仇视和歧视,反对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只有包装在“反对歧视亚裔”的逻辑下,才能堂堂正正地出现在主流舆论之中。这个状况,凸显了族裔政治的荒谬性。而美国身份政治中的亚洲裔,又是一个问题丛生的概念。一方面,亚裔的人口比例虽少,概念却非常庞大,从东亚、东南亚到南亚都包括在内,有时还要加上太平洋岛屿居民,究竟谁能够代表这个亚裔呢?另一方面,在亚裔人口集中、竞争激烈的地方,又搞起了亚裔细分,为的是不让某一族群在分配“亚裔”这块身份蛋糕的时候,占去太大的比例……
图片来源/Unsplash
为何亚洲?何为中国?正如美国史学家杜赞奇所言,中国的现代国家进程,只有放在东亚区域中,与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同一进程一起观察,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各自有着很强的历史延续性,而且都形成了今天全球化时代重要的国家。但通常的历史课程,往往把中、日、朝、韩分开讲述,强化了晚近才形成的民族国家边界,容易过度强调三者之间的差别,而忽视它们内部的多样性,以及东亚社会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密切关联。我们为什么要通过了解东亚的历史,来重新反思我们在世界中的身份和位置?东亚应该怎样被描述?近代以来的东亚格局是怎么形成的?三联中读开设的音频课《宋念申·东亚巨变500年》,试图从历史角度梳理出一个不以欧洲殖民现代观为参照的“东亚现代”,探讨“东亚”与“现代世界”的关系。这门课程采用跨国史、区域史和全球史的视角,挑战僵化的国族边界,拒绝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个孤立单元的拼贴,而是通过关注人口、殖产、制度、思想的跨社会流动,探索东亚社会的有机互动。拨开迷雾,发现东亚,鸟瞰中国。从东亚窥见亚洲,从亚洲看向世界。在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完成博士学业的宋念申,现任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教授,曾任美国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郡分校的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职)。
主讲人 宋念申
宋念申教授对东亚史深入研究了十余年,在课堂上积累了丰富了教学经验,擅长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常识“勾连”起来,并用历史细节来“颠覆”大家不曾反思过的“常识”。他认为:历史教学中,介绍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批判性地理解过去,如何把思考方法应用到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上。
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曾高度评价他:历史是断裂与延续、发明与扬弃、记忆与遗忘的持续过程,宋念申把我们自以为熟悉的“东亚”展示在历史过程中,先使它陌生,再让它重回我们的思想,带着崭新的意义。
抢先开听的同学,已经为宋教授折服了
在这次的专栏中,他将充分运用自己的学识积累,为大家呈现认识东亚的全新视角,重塑我们对东亚乃至世界的认知。
颠覆你的固有认知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如果真的闭关锁国、不参与全球资本体系,那么鸦片贸易从何而来?·象征日本近代史开端的“佩里来航”,真的是因认同“现代”而发生的吗?·冷战环境下长成的“东亚奇迹”,也有其虚弱的一面?……
许多我们接受已久的知识,细想来都是片面的。即使是书本上反复学习的要点、试卷反复考过的重点,如今看来也非常值得重新审视。
还原500多年的风云变幻
从16世纪到当下,宋念申教授将横跨5个世纪,从历史、政治、地理、文学、神话、思想等多维度出发,检视东亚以及东亚中的每个国家和社群如何成为自己,更立体地理解当下。
在课程中,你将听到丰臣秀吉与努尔哈赤的崛起,早期传教士的欧亚交流,海上贸易的全球展开,儒学内外的思想激荡,从鸦片战争到冷战时代的殖民与反抗……
对东亚史了解不多的朋友也完全不用担心听不懂,讲述时,宋念申教授会以故事带理论知识,生动还原历史节点的细节,让大家带着趣味深度思考。课程预告
不了解东亚,你就无从真正了解中国。在区域关系与国际视野中,看懂东亚,也看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