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一场繁华落尽的人间情长 ——《红楼梦》的再读与新思 作者/石鑫

文化   2024-12-20 11:18   甘肃  


且叹三生石
红楼一梦空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一抔净土掩风流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红楼梦》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目光。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社会历史的缩影,一部哲学思想的宝典,一部人性探索的诗篇。
每一次重读《红楼梦》,都能从中发现新的感悟,感受到曹雪芹笔下那深邃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红楼梦》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开篇即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道出了全书的主题——梦。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封建社会大家族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同时也揭示了人生如梦的主题。
作者巧妙地运用梦境、幻觉等手法,将现实与虚构、理想与幻灭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在这些梦境与幻象之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残酷现实的无奈;既有对人性光辉的赞美,也有对人世悲欢离合的深刻反思。这种梦与真的交织,不仅丰富了小说的情节,也深化了其主题,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在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经历,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预兆,也是整个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命运的隐喻。在梦中,贾宝玉遇见了代表十二金钗的命运之书,这既是对未来悲剧的一种暗示,也是对人性善恶的一种深刻揭示。太虚幻境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都是现实中对应人物或事件的映射,通过这种方式,曹雪芹巧妙地将理想与现实、美好与丑陋、光明与黑暗并置在一起,形成了强烈对比,增强了作品的哲理性与艺术感染力。再如,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中,妙玉在栊翠庵抚琴,琴声中透露出她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这不仅是她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是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一种隐喻。妙玉的琴声如同一道桥梁,连接了现实与梦境,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无奈。
《红楼梦》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丰富而鲜明的人物群像。从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到王熙凤、刘姥姥,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构成了一个鲜活生动的社会画卷。特别是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黛玉的才情横溢与多愁善感、薛宝钗的端庄贤淑与处事圆滑、王熙凤的精明强干与心机深沉……每一位女性形象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她们或柔弱或坚强,或聪明或愚钝,共同编织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对这些人物命运的描绘,曹雪芹不仅展示了个人性格对命运的影响,还深刻剖析了当时社会制度对个体生命的束缚与压迫。

书中林黛玉是一个极具才情和敏感性格的女性形象。她自幼便才华横溢,诗词歌赋在贾府中更是无人能及。她的诗作《葬花吟》不仅展现了她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她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和对自身命运的深切悲哀。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抑与摧残。在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林黛玉对贾宝玉的深情和误解,展现了她内心的脆弱与矛盾,也反映了她对爱情的渴望与恐惧。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是真挚而热烈的,但这种爱也伴随着深深的恐惧。她害怕自己的病弱之躯无法承担这份爱情,害怕贾宝玉最终会离她而去。这种对爱情的渴望与恐惧交织在一起,使她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林黛玉虽然才华横溢,但她的命运却掌握在他人手中。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婚姻,也无法摆脱家族的束缚。这种社会环境的压迫,使她的悲剧命运更加令人同情和惋惜。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形象,她的端庄贤淑和处事圆滑使她在贾府中备受赞誉。薛宝钗出身于商贾之家,但她并没有因此沾染世俗的铜臭味,反而以她的端庄大方、温婉贤淑著称。她懂得如何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保持平衡,无论是对待长辈还是同辈,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敬意和关爱。在贾府中,她常常扮演着调解者和安慰者的角色,她的出现往往能够平息纷争,带来和谐的氛围。这一点她在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中尤为明显,尽管薛宝钗在外表上显得温婉贤淑,但她的内心世界却十分复杂。她对贾宝玉的感情是深沉而矛盾的。一方面,她对贾宝玉有着深厚的爱情,愿意为他付出一切;另一方面,她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责任,不能完全放任自己的感情。她既要照顾贾宝玉的情绪,又要顾及自己的身份和立场,这种双重压力使得她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薛宝钗不仅在性格上温婉贤淑,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极为圆滑。她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灵活调整自己的言行,既不冒犯他人,又能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能力使得她在贾府这样一个充满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的环境中游刃有余。例如,在处理与王熙凤的关系时,她既能保持一定的距离,又能适时地给予支持,从而赢得了王熙凤的好感。薛宝钗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这种形象不仅符合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标准,也反映了作者曹雪芹对理想女性的向往。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小说,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批判之作。作者借由贾府的兴衰历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官僚腐败、家族宗法观念的僵化。同时,书中也流露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例如,贾政作为贾府的家长,严格遵守封建礼教,对子女要求极为苛刻。他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体现了典型的家族宗法观念,希望通过严苛的管教将贾宝玉培养成符合封建社会标准的“好男儿”。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反而导致了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感,使得他更加向往自由和真挚的情感生活。而在书中更是通过描述贾母与刘姥姥的交往过程中,既体现了贵族阶层与平民之间的隔阂,又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情感交流。这种对底层人民的关注与同情,体现了曹雪芹深厚的人文情怀。
从艺术角度来看,《红楼梦》无论是在情节构思、语言表达还是心理描写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其结构严谨而不失灵活,情节跌宕起伏却又环环相扣,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此外,书中大量引用诗词歌赋,不仅增添了文学色彩,也让整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更重要的是,《红楼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挖掘与展现,无论是对儒家伦理道德的批判性思考,还是对道家自然哲学的认同与追求,抑或是对佛家空灵境界的向往,都反映了作者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其次,《红楼梦》将中国传统的美学理念贯穿于文本之中,通过精妙绝伦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红楼梦》中,可以深刻感受到“意境”这一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书中通过对大观园等场景细腻入微的描绘,以及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交流,构建了一个个富有诗意与画意的空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体验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美感。这种美强调和谐统一,不偏不倚,既不过分张扬也不过于隐晦,正如书中人物性格多样但又相互补充,形成了一种动态平衡。而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红楼梦》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世事如梦,百转千回。《红楼梦》无疑是一部集大成者之作,它以梦为线索,串联起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人生画卷。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与苦涩,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与价值。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红楼梦》所传递出的那些关于爱、美、自由与梦想的理念,依然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红楼梦》不仅在文学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情节构思等方面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简介




 

石鑫,男,甘肃玉门人,现供职于酒钢镜铁山矿。嘉峪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嘉峪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嘉峪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酒钢日报》《嘉峪关日报》《甘肃日报》《学习强国》等。


来源:市评协

审核:刘鸿博

编辑:李   英

          

《嘉峪关文艺》投稿邮箱:jygwenlian@163.com

微信公众平台投稿邮箱:419888614@qq.com  jyggxg1004@qq.com

嘉峪关市文艺界会员违法失德举报电话 6226085

嘉峪关市文联
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提供有关文学、书法、美术、摄影、音乐、舞蹈、影视、民间文艺等方面一切有助于丰富精神世界的文艺精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