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交通文脉,看云南交投人妙手精修!

文摘   2024-12-07 14:11   云南  

交通人
不仅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还能匠心修缮,守护历史
一起来看
云南交投人妙手精修
↓↓↓

缘起·电站建设


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棉沙湾村的培元桥,清嘉庆十年(1805年)由刘诚建造,经历多次毁损和修复后,民国十年(1921年)巧家县知事甘绍甫倡议捐资重修为铁索桥,并起名为“培元桥”。“培元”,寄寓其美好愿望。培元桥由铁索和南北桥亭组成,是巧家县境内保存比较完好的铁索桥之一,它完整地保留了晚清及民国铁索桥的建筑风格,2006年被巧家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白鹤滩水电站建设,培元桥处于白鹤滩水电站正常蓄水位淹没影响范围内,电站建成正常蓄水后,培元桥所在片区将全部被淹没,因其历史价值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已不能实施原址保护。按照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培元桥文物采取整体迁移的方式保护留存。2023年,云南交投设计院公司市政工程分院承担了培元桥复原重建方案的设计工作。

挑战·文物修复


“以前的业务都是与交通有关的,文物的复原重建,我们是头一次,挑战是巨大的,但收获也是满满的”,设计院公司项目负责人说。因为第一次接触,为了补充知识短板,项目团队成员一有时间就往博物馆和图书馆跑,学习文物保护、迁移、修复知识,学习清代桥梁结构等等,不断了解以往类似工程如何做......

虽然当时的桥梁结构较为简单,但是秉持着文物修缮“修旧如旧”的原则,设计过程中,我们要做大量考证工作,坚持原汁原味还原原始风貌,坚持“修缮,不修删”,尽全力保留历史沉淀下的宝贵遗迹。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在接到任务后,项目负责人日以继夜地奔波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各参建单位之间,他深知这个项目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性,也深感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不同于以往的设计工作,文物的迁移保护、复原重建,每一个步骤都不能有任何闪失。因此,他丝毫不敢懈怠。哪怕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文物复原重建还是头一回,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无形的压力落在了他肩上。


很长一段时间,白天,他守在项目现场,与各单位研讨方案,晚上则不停的画稿子,修改方案,一有空闲就去查阅各种资料继续求证。他始终相信,只有足够努力,才能突破自己,攻破困难,把项目做好。


解决好了复原重建方案后,就进入了选址阶段。

选址·因地制宜


2019年-2022年,培元桥选址历时3年,落址巧家县白鹤滩镇黎民新村西区居民规划区内。

在选址过程中,设计师面临了诸多挑战,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环境保护的要求、施工可行性的考量……每一个因素都需要深思熟虑,精心权衡。为了确保培元桥的建设能够实现最优的效果,只能不断优化设计,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在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桥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新址地形与培元桥原地形有异曲同工之处,从高空俯瞰,细长蜿蜒的河流穿过,河岸地质稳定、水文条件适宜、周围环境较好,植被长势茂盛,位于居住区中心,是非常理想的位置。

搬迁·复原重建


选址尘埃落定,但并没有让团队松一口气,接下来的搬迁复原工作,才是项目最艰巨的任务。


由于年久失修,又受附近居民生产、生活影响,导致桥面糟朽、缺失,铁链杆锈蚀严重、桥亭屋顶垮塌严重、大木构架严重糟朽折断,为搬迁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为了确保拆卸、搬迁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需要对桥梁的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拆卸方案,并且精确计算出各部分的承重与受力情况。

修缮·光景再现


看着两座桥亭重新屹立在河岸上,亭内古老的碑刻诉说着历史,恍惚间,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岁月的痕迹被镌刻成永恒。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妙手精修,文物焕新。


付出总是会有回报的。2023年底,培元桥复原重建工程项目顺利完工,得到了省内文物修复专家们“优秀项目、值得借鉴”的较高评价,至此,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文物的修复有一套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区别于设计项目,修复的周期比较长,因为不仅要对原有构建进行重新搭建,还要对已经损坏的部分进行修缮,设计师运用了现代工艺,如虚拟重建、三维扫描等技术,让项目实施在更加精确的还原文物原貌的同时还能符合大众艺术审美。



培元桥项目为云南省文物保护迁移工作做出了示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是设计师的高光时刻。设计院公司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默默无闻、辛勤付出的“螺丝钉”,才能将其“服务无终点、追求无止境”的企业精神不断的发扬和传承下去。
来源丨云南交投
经营公司投稿邮箱:jygsdjgzb@126.com
推荐阅读:

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公司
云南交投集团经营开发有限公司信息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