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效永续利用自然资源
——学习《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
中共自然资源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立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近期出版发行的《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全面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自然资源工作进行的深邃思考、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动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推动自然资源安全高效永续利用,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系统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怎样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时代课题。我们要联系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深刻认识总书记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科学回答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课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生产力理论和共同体思想,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哲理思想,为新时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南。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我国有着人口规模超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注重同步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外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近年来,各地围绕资源优势加速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持续加快风能、光能、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图为2024年10月10日,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石林镇,风电机组耸立在青山之巅,缭绕的云雾与满天的朝霞相映成景。 自然资源部供图 曹永龙/摄
以制度建设引领新时代自然资源工作取得辉煌成就,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自然资源重大改革举措,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等一批重大制度,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变革,全国耕地总量近三年连续保持净增加,深地探测取得重大成果,规划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全球生态治理贡献突出,为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导作用,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打破了地球生态系统平衡,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面向未来,人类继续依照现在的资源消耗模式生产和生活,将是不可持续的。在这件事上,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倡议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开启人类文明发展新纪元指明了方向。二、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自然资源治理领域的集中体现,将我们党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了全新高度。我们要联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重大战略,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立足资源禀赋国情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前提。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人均资源禀赋严重不足,走西方现代化大量消耗资源的老路是走不通的。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人口规模、能源资源禀赋等实际,提出“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的发展了”,“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等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考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前提和基础,自觉把经济活动、人的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在绿色转型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和底线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过大量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事件,教训惨痛。习近平总书记基于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提出“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不断触及自然生态的边界和底线。要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和底线,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无序开发、粗暴掠夺,人类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合理利用、友好保护,人类必将获得大自然的慷慨回报”等重要论断,生动诠释了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转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全面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塑造高品质国土空间格局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鲜明底色。国土空间具有稀缺性、唯一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关系国家战略布局的重大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习近平总书记从完善空间治理出发,提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从大的方面统筹谋划、搞好顶层设计,首先要把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设计好”,“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重要论断,深刻阐释了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重大要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提升产业和人口承载能力,其他优势地区增强保障粮食、生态、能源资源、边疆边境安全等战略功能,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路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之策。习近平总书记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出发,提出“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取之有制、用之有节的道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节约优先,坚持全过程节约管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可靠保障。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远性问题。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奢侈浪费、粗放利用,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习近平总书记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出发,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持续改革,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已初步搭建起四梁八柱的主体框架,但在落实中还存在产权制度、市场化机制、管理体制三大难点”等重要论断和部署,为进一步改革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指明了方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保证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见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图为2024年5月27日,藏羚羊在可可西里五道梁地区通过青藏公路,往来车辆听从工作人员现场指挥,避让迁徙动物。 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念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科学方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系统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等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方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观、整体观,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实现各类自然资源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共同守护地球家园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延伸。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园。习近平总书记从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出发,提出“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国际合作”,“建设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等重要论断和倡议,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合作、完善全球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生态、资源、环境、气候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三、扎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科学谋划,提出30多项自然资源领域重要改革举措。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重要论述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守正创新、积极作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提升自然资源治理效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走好践行“两个维护”第一方阵。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坚持和加强党对自然资源工作的全面领导,将学习总书记重要论述作为长期的政治任务,教育引导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研究阐释总书记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进一步拓展学习宣传的广度、深度,积极推动宣传宣讲工作走深走实、入脑入心,以之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形成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强大合力。深化自然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自然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加快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域全类型、统一衔接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深化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24年11月1日,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劈波向南、破浪出征,开启为期近7个月的科考征程。此次考察将开展南极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广泛开展科研和后勤保障领域的国际合作。图为当日,“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码头出发(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摄
统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夯实自然资源安全利用基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加强对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的管控。强化监管、执法和国家自然资源督察,以“长牙齿”硬措施严格保护耕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严格控制建设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守牢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高矿产资源国内供给能力。严格管控新增围填海,确保大陆自然岸线不低于35%。提高地质、海洋灾害防治能力,强化森林草原防灭火一体化运行。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提升自然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健全同宏观政策和区域发展高效衔接的土地管理制度,优先保障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合理用地。大力推动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支持城市改善环境、发展新兴产业。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健全矿产资源利用标准体系,引导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探索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加强深远海资源开发。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增强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能力。持续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完成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新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全力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实施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畅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途径。加强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和应用,建设数字生态文明。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持续深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研究、学习宣传、实践推广和国际传播,讲好中国生态文明故事。秉承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修复、极地大洋科学考察、构建蓝色伙伴关系、应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防治自然灾害等国际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系统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的重大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经营公司投稿邮箱:jygsdjg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