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印迹 贵阳贵安村史村事】非遗文化篇 | 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猴鼓舞

政务   2024-11-06 08:02   贵州  

编者按:为全面整理记录贵阳贵安乡村历史,充分挖掘展现乡村历史记忆和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开设“乡愁印迹 贵阳贵安村史村事 | 非遗文化篇”,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地情、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爱国爱乡之情,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高质量发展,为文化贵阳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猴鼓舞



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流传着苗族猴鼓舞。猴鼓舞苗语为“大愣矬”,起源于苗族关于“洪水滔天”的传说。相传远古洪荒之时,天下发了一次大水,洪水淹到天边,天下一片汪洋,伏羲兄妹躲在一段用兽皮蒙住两端的空心大树中,幸免于难,他们在水中不知漂了多久,昏昏沉沉的兄妹被一阵“咚咚”的响声吵醒,他俩戳破兽皮钻出来,这才发现洪水已经消退,几个猴子正在敲打绷紧的兽皮,并解救了他们。后来,伏羲兄妹婚配,人类才得以重新繁衍兴旺。伏羲夫妇临终前把子孙叫到身边,嘱咐他们:木鼓和猴子曾帮助躲过厄运,要世代传记对人类的拯救之恩。子孙们牢记祖先的叮嘱,模仿猴子击鼓编成舞蹈,用以祭祀伏羲夫妇。随着时光的流逝,猴鼓舞逐步演变成为具有娱乐性与表演性的传统舞蹈。


猴鼓舞以一鼓(木鼓)多笙(芦笙)伴奏,由一男子击鼓,几名男子吹笙,多名女子持巾踩着鼓点而舞。其特点是队形变换多样,有一字横队、两路纵队、八字队形、穿八字队形、扇形、双穿花形等。另一特点是动作丰富。主要有“甩手顶胯”“拍手跳”“四步跳”“摆手跳”“牵手”“对脚跳”“叉腰顶胯”等。舞蹈节奏流畅,速度轻快,显示出欢乐的情绪。在舞蹈中,以女舞者的动作最为突出,其动作的主要特征是腰胯松弛而具有韧性,左右顶胯而线条平滑。舞蹈有明显的高潮,每当舞蹈进入高潮时,击鼓者以多种不同的猴式舞姿在鼓前鼓后敲击大鼓的各个部位,在不同的声响中变化鼓点,芦笙手们跳起翻身芦笙舞,女舞者们跳起牵手舞,其时鼓点声,鼓邦声,芦笙声,击掌声,银项圈撞击声等合成一片,使整个舞场上热烈气氛达到高潮,动作诙谐粗犷而豪放,别具一格。


猴鼓舞舞蹈的基本动作中,击鼓者主要有右手击鼓、跳步击鼓、胯下击鼓、身后击鼓、身前击鼓、头顶击鼓、下击、击鼓梆、击鼓边、击棒和击鼓面。芦笙舞者的动作有“甩巾顶胯”“横步甩腿”“甩腿跳”“击掌跳”“四步击掌”“叉腰顶胯”“蹲踏跳”“踏步翻身”“跺步”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猴鼓舞演变成苗族所特有的文化娱乐活动,成为苗族人家用来喜庆丰收,欢度节日和歌颂美好生活的传统民族舞蹈。


猴鼓舞不仅成为每年沙坡村上谷组“跳花节”的开场节目,每年的“四月八”,跳猴鼓舞也早已形成传统。2001年,沙坡村猴鼓舞再次被邀请到广州参加嘉年华会表演。猴鼓舞表演队还走进中央音乐学院民族舞蹈艺术研究生班进行表演。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猴鼓舞于2007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将猴鼓舞传承下去,寨子里一代又一代人付出了心血。唐世富是第三代猴鼓舞的传人,他曾多次组织村民走出省、市进行联谊表演,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猴鼓舞。如今这支新队伍已培育了20多名年轻的猴鼓舞技艺传承人。

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基本介绍


沙坡村位于花溪区东部,孟关乡南面,东邻孟关村,北接红星村,距贵阳市中心 24 公里,隶属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全村地域面积 6.4 平方公里,沙坡村地形复杂多样,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多以丘陵为主,海拔在1000至1200米之间。沙坡村共有7个自然村寨,设有8 个村民小组。沙坡村属少数民族村,苗族占 50%,布依族占22%,汉族占28%。


(来源:花溪区孟关乡沙坡村村史村事)




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

乡愁印迹 贵阳贵安村史村事”专题


编辑刘慕轩
审核:苏舟 陈承
签审:汪红霞


文明贵阳
网络文明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