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摘要 | 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开启低碳健康新征程

学术   2024-11-06 16:58   北京  


《柳叶刀-公共卫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发表“2024年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报告:开启低碳健康新征程”。报告由位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Lancet Countdown Asia Centre)牵头,来自28个机构的77位专家共同参与撰写。报告采用31项指标评估了五个领域的进展情况。今年的报告还采用了前瞻性视角,包括对气候变化相关健康风险的预测,并跟踪了复合暴露的相关趋势,强调了当前适应工作的重要性。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阅读研究原文。 



执行摘要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2023年对于全球、亚洲和中国而言都意义非凡。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45摄氏度,是自1850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在亚洲,这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的一年。中国平均气温为10.71℃(比1981-2010年平均气温高出0.82℃),创下历史最高纪录,降雨量为2012年以来第二低,并经历了严重的洪水和干旱事件。


《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远低于2℃的范围内,并继续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以内”,这一目标即将被打破,现阶段采取行动迫在眉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国和受气候相关健康风险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健康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国内和全球都至关重要。


这是第五份“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中国年度报告,该报告旨在追踪中国在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该报告由位于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的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Lancet Countdown Asia Centre)牵头,来自28个机构的77位专家共同参与撰写。报告采用31项指标评估了五个领域的进展情况: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暴露和脆弱性;与健康有关的适应行动、规划和韧性建设;减缓行动及其健康协同效益;经济和金融;公众和政府关注度。今年的报告还采用了前瞻性视角,包括对气候变化相关健康风险的预测,并跟踪了复合暴露的相关趋势,强调了当前适应工作的重要性。此外,还引入了两个新指标:低碳转型中的搁浅煤炭资产和医疗保健部门的排放。这两项指标都强调了采取减排行动以保障人群健康的必要性。报告还根据COP28的主题调整了指标,并在可行的情况下使用最新数据和改进的方法对指标进行了更新。


气候健康风险急剧攀升


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然而,气候行动的拖延导致气候日益恶化,这不仅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也损害了支撑健康和福祉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正面临着来自热浪、干旱和野火等炎热干燥气候条件带来的健康威胁,且风险急剧攀升。2023年,人均热浪暴露天数达到16天,是历史平均水平(1986-2005年)的三倍多(见指标1.1.1)。这导致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激增1.9倍。此外,与历史平均水平相比,气温升高导致潜在工时损失增加24%(见指标1.1.2),安全户外活动时间减少60%(见指标1.1.3)。复合干热天数也急剧增加,2023年复合干热天数是1986-2005年的30倍,带来了潜在健康风险(专栏2)。与基线相比,干旱风险增长超过900%,导致2013-2022年与干旱相关的感染性腹泻超额风险增加15.1%(见指标1.2.2),而在高温干旱天气的复合影响下,野火风险与2001-2004年相比增加了43.9%(见指标1.2.1)。与前几年的趋势相反,2023年有21个省份的城市绿地长势变差(见指标2.2.2)。这可能与连年大范围持续干旱有关,表明气候变化对适应能力也造成一定影响。


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健康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2023年,因高温造成劳动时间损失导致的国家经济损失达到新高,即2834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5%(见指标4.1.2)。与气候相关的极端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幅跃升至771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0.45%),约为2022年的1.5倍(见指标4.1.4)。2023年,与热浪相关的劳动适龄人口死亡造成的直接经济成本攀升至6130万美元,比2022年增长23.1%。


加快气候行动的崎岖之路


随着气候变暖和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健康风险迅速增加,中国在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参与显著增加,包括政府部门和专业研究单位(见指标5.1-5.4)。国家疾控局等13个部委在2024年联合印发了《国家气候变化健康适应行动方案(2024-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行动方案,英文简称HNAP),确定了到2030年健康适应行动的目标、框架和指导方针,为中国开展气候与健康适应工作提供了顶层依据;为健康提供的气候信息服务和健康风险预警服务日趋完善和多样化,覆盖范围和人口也不断扩大(见指标2.3-2.4);2023年中国出台了两项与健康适应行动相关的地方试点,分别是由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牵头的“第二批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适宜技术应用试点”(以下简称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和由生态环境部牵头的“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以下简称气候适应城市试点)。2023年,中国正式构建完成完成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1+N”政策体系。2024年,中国政府出台《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推动政策重点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2023年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增加了3.022亿千瓦,占当年全球增幅的一半以上。这使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创纪录的14.50亿千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13.90亿千瓦)(见指标4.2.1)。


我国虽然在气候适应及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化石燃料转型之路仍崎岖不平。2023年,煤炭消费量比2022年增长了4%(见指标3.1.2),是自2011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率。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创新高,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此外,2020年,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达到2.4亿吨(见指标3.4)。从2022年到2023年,部分由于煤炭消耗量的增加,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颗粒物(PM2)年均浓度阈值的城市数量从98个增加到117个,超过臭氧阈值的城市数量也从243个增加到256个,这对人群健康构成了直接风险,并凸显了推迟公正的能源转型所带来的影响(见指标3.3)。


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为了实现2℃/1.5℃的气候目标,从2030年到206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必须每年减少6-9%,这是前所未有的减排速度,特别是考虑到目前排放量仍在上升的现实情况。此外,西南地区的干旱和缺水等极端天气事件导致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减少,中国煤电厂的单厂年运行小时数增加了76小时,2023年达到4466小时(见指标3.1)。此外,中国在煤炭等化石燃料补贴方面的投资持续增加,碳定价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了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型的难度。(见指标4.2.3)。因此,中国碳排放的持续增长,会不断加大实现气候目标和健康未来的难度。


迫切需要更健康、更公平的未来


目前健康风险虽然已经很严重,但未来可能会更加严峻。与1986-2005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到2060年代(2051-2070年),与热浪相关的年平均死亡率、劳动生产率损失将增加183-275%(见指标1.1.1)和28-37%(见指标1.1.2);到2030年代,野火相关死亡人数将相比1986-2005年平均值上升28-36%(见指标1.2.1)。此外,与2013-2019年的水平相比,登革热发病率的年度超额风险预计将增加15.3-15.5%(见指标1.3)。沿海地区占中国人口的50%和GDP的60%,根据不同的排放情景显示,随着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潜在暴露率将增加高达10.2%(见指标1.4)。中国对煤炭的依赖不仅带来了健康威胁,也带来了经济风险。预计到2030年,即使不再新建燃煤机组,由低碳转型所带来的煤炭资产搁浅也将损失106亿美元(见指标4.2.5)。


延迟气候行动还将进一步导致健康差距不断扩大。2023年,在基础设施和适应措施较差的甘肃和宁夏等低收入省份,热浪暴露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导致与热浪相关的死亡人数上升(见指标1.1.1)。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等经济落后地区也因热浪暴露而面临更高的经济成本。此外,这些省份通常夏季气温较低,在管理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方面得分较低(见指标2.2.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每百户家庭拥有的空调数量要少得多(见指标2.2.2)。随着未来气候变暖,这种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适应和防暑降温措施。


中国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为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改善公众健康和提高地区公平性提供了机遇。《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举措,已经在污染严重地区防止了超过31.25万例与空气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见指标3.2)。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尤其是对新疆等服务不足地区的投资—新疆以66亿美元的投资居各省之首)(见指标4.2.2)—增加了就业机会,改善了当地的健康和经济状况,展示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公平、公正转型的潜力。


聚沙成塔:聚焦COP28之后的健康低碳之路


在COP28会议上,全球将气候与健康议题列为优先事项,中国也积极推进空气污染新政策制定、推动适应行动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尽管中国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健康威胁,但中国仍需坚定不移走健康、公平和低碳之路。基于前面的基础研究,本报告提出如下行动建议。


(1)建立有效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借鉴美国气候变化与健康公平办公室(OCCHE)等经验,在国家层面实施部级协调机制,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健康风险所需的数据、资金和基础设施等资源。探索建立地方协调机制,统筹推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试点与气候适应城市试点工作。


(2)加快实施区域碳排放总量控制政策。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各地区需要尽快扩大可再生能源占比,降低能源碳强度,加强碳排放总量控制,以避免未来资产搁浅和健康损害的风险。


(3)推动更多有利于气候与健康的投资和融资。削减化石燃料补贴,增加对减缓和适应技术的资金支持。为适应技术提供的资金应涵盖HNAP行动机制、早期预警系统以及涉及影响评估、复合风险、适应和试点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减缓技术应包括加强研发、通过技术创新确保能源安全以及提高能源系统的气候适应能力。


(4)发展低碳医疗卫生系统。参照国际指南,为医疗卫生设施和实践制定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标准;启动试点项目,在医疗行业内探索创新的低碳解决方案;编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低碳产品目录。


(5)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气象服务。将目前量身定制的气象相关健康服务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这些服务应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该地区的流行疾病和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预警服务。开发先进的预警系统,利用最新的气象和医学研究成果,预测各种天气事件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实施这些服务应涉及气象、环境和卫生部门之间的合作,以确保向公众提供准确、及时和相关的信息。


中国越来越多地将气候政策与健康政策结合起来,在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进行协调,优先采取以健康为中心的应对措施。COP28的首个健康日强调了在气候谈判中优先考虑健康问题的必要性。《COP28阿联酋气候与健康宣言》概述了提高健康共同效益、适应气候健康战略、促进医疗卫生抗灾能力和减排的基本步骤。根据这些倡议,中国应引领以健康为中心的气候行动,为其他亚洲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树立榜样,并向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未来迈进。END


*中文翻译由作者团队提供,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题图由作者团队提供。


相关阅读


《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2024年报告》: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威胁创历史新高,呼吁把更多投资用于保护人们的健康、生命和生计


推荐阅读



2024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在京发布


2023年度《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2022柳叶刀人群健康与气候变化倒计时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论文原文



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
柳叶刀倒计时亚洲中心,由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牵头组建、国内外近二十家单位共同参与。中心旨在研究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措施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为加速气候行动、改善人群健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建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