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通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煤矿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

科技   2025-01-06 14:30   江苏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MART MINE LINKS


近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公布煤矿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包括《煤矿水害防控重点》《煤矿冲击地压防控重点》《煤矿顶板防控重点》三份重要文件。煤矿生产过程中潜藏着诸多重大灾害风险,如水害、冲击地压、顶板灾害等,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正常运营。


煤矿水害防控重点:精准施策,化解水患危机

水害是煤矿生产中的常见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力大,一旦发生,往往会导致矿井被淹、设备损毁、矿工被困等严重后果。《煤矿水害防控重点》文件针对煤矿水害的不同类型和特点,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一)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全面摸排,提前预警

文件强调,煤矿企业应定期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坚持全面普查、周期实施、分区施策、常态补充的原则。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查、探查、测试与试验等多种手段,从老空水、封闭不良钻孔、地质构造、水源与通道等方面,全面分析可能导致水害发生的致灾因素。这一举措有助于煤矿企业准确掌握矿井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情况,为后续的水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从而提前预警潜在的水害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避免因隐蔽致灾因素引发的突发水害事故。


(二)防治水“三区”管理:科学划分,精准管控

在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的基础上,煤矿企业需对矿井范围进行分区管理,划分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可采区是指不受水害威胁或经治理后对安全开采无威胁的区域;缓采区是存在水害威胁但采取防控措施后可消除风险的区域;禁采区则是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查清水文地质条件、无法实现安全开采的区域,以及留设的各类防隔水煤柱所在区域。通过“三区”管理,煤矿企业能够更加科学地规划采掘活动,合理安排生产布局,避免在水害高风险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有效降低水害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顶板水防控与底板水防控:多措并举,筑牢防线

顶板水和底板水是煤矿水害的两种主要类型,防控难度较大。对于顶板水防控,文件指出要查明顶板充水条件,完善排水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疏干开采、注浆治理、留设防隔水煤(岩)柱等治理方法。例如,对于有溃水溃砂风险的工作面,应优先采用疏干开采,若无法实现疏干,则需采取注浆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而对于底板水防控,关键在于查明底板充水条件、评价底板隔水层完整性、预测突水危险性,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疏水降压、地面区域治理、局部注浆加固底板隔水层等治理方法。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顶板和底板水害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保障矿井安全。


煤矿冲击地压防控重点:综合防治,降低冲击风险

冲击地压是煤矿生产中极具破坏力的灾害之一,其发生时能量释放迅猛,能够瞬间摧毁巷道支护、设备,甚至导致矿工伤亡。《煤矿冲击地压防控重点》文件从灾害等级鉴定、防冲方案制定、监测预警、卸压解危等多个方面,为煤矿企业防控冲击地压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一)灾害等级鉴定及危险性评价:精准评估,明确方向

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开展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和煤层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等级。这一过程需要委托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要求的机构进行,确保鉴定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通过精准评估,煤矿企业能够明确矿井及各个采掘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为后续的防冲设计和治理措施制定提供依据,实现对冲击地压灾害的精准防控。


(二)一矿一策和一面一策:量体裁衣,分区治理

“一矿一策”和“一面一策”是冲击地压防控的核心理念。一矿一策要求煤矿企业根据矿井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分析辨识冲击地压主控因素,制定矿井总体防冲方案;一面一策则是根据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区域划分结果,形成工作面专项防冲方案。这种分区治理、分类防治的方式,能够使防冲措施更加精准地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高防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矿井冲击地压灾害的精准治理。


(三)监测分析与预卸压:双管齐下,提前化解风险

监测分析是冲击地压防控的关键环节。煤矿企业需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每天对冲击危险区域监测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掌握矿井冲击危险趋势变化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防冲治理措施。而预卸压则是通过煤层钻孔卸压、煤层爆破卸压、煤层注水、顶板爆破预裂等措施,降低具有冲击危险区域的应力,提前化解冲击地压风险。这两项措施的结合使用,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性,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


煤矿顶板防控重点:强化支护,守护矿工头顶安全

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安全事故之一,其发生往往会导致矿工被困、巷道坍塌等严重后果。《煤矿顶板防控重点》文件从制度建设、地质保障、支护设计、质量管控等多个方面,为煤矿企业防控顶板事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


(一)健全制度明责任:明确职责,压实责任

煤矿企业应健全完善顶板管理制度,压实顶板管理主体责任,明确各层级管理人员职责。矿长作为煤矿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矿长负责分工范围内的顶板管理工作,煤矿总工程师负责顶板管理技术工作。同时,煤矿上级企业应履行顶板管理监督、指导、考核职能,督促煤矿有序开展顶板管理工作。通过明确职责、压实责任,确保顶板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提高煤矿顶板综合管控水平。


(二)地质先行作保障:查清条件,指导支护

在巷道支护设计前,煤矿企业需查清设计区域的地质情况,开展地质力学评估。根据现场调查、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进行围岩分级、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为不同区域、不同采掘条件下支护设计提供指导。此外,还需定期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查清断层、褶曲、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带,完善地质资料、优化巷道支护设计。这些地质工作能够为顶板支护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降低顶板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质量管控标准化:严把质量,确保支护可靠

建立支护质量控制体系,对支护材料质量和支护施工质量进行全流程管控,是保障顶板支护效果的关键。煤矿企业应实施支护材料出厂、入库、检测全流程管控,严把支护材料采购、验收及检验关。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支护设计和作业规程组织施工,确保锚杆(索)外露长度、安装角度、预紧力等符合要求,严禁截短锚杆(索)或者减少锚固剂。同时,还需建立“班组自检”“区队日检”和“矿井抽检”三级质量管控制度,及时按设计要求进行检测,确保支护质量达标,守护矿工头顶安全。


协同发力,共筑煤矿安全屏障

煤矿重大灾害防控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发力,共同筑牢煤矿安全屏障。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督促煤矿企业严格落实灾害防控措施,同时加大对煤矿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煤矿企业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加大安全投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科研机构则应加强煤矿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和装备,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编制的《煤矿水害防控重点》《煤矿冲击地压防控重点》《煤矿顶板防控重点》三份文件的指导下,煤矿企业将能够更加科学、精准地开展灾害防控工作,有效降低重大灾害事故发生的风险,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稳定生产,为煤炭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煤矿3类重大灾害防控重点》将会分享到公众号[全球智慧矿业创新研究院]内,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回复[煤矿重灾防控],免费下载附件,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智慧矿业专业委员编写文章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达

亿矿通

公众号

小助手

头条号

关于集群

矿脉社群

视频号

官方抖音

官方快手



@打造一站式智慧矿业服务平台 MINE.IYIOU.COM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转载仅供参考、交流等非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全球智慧矿业创新研究院
全球智慧矿业创新研究院是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智慧矿业专业委员会官方公众号,由中国矿大煤炭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数字空间矿山研究院和亿欧智库运营,发布智慧矿山前沿研究、资源交易数据,为矿企、新兴技术企业、各类机构提供产品技术合作和销售落地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