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
我叫柞(zuò)蚕
是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野生昆虫
至今有2600多年的历史
古书里记载的“野蚕成茧”
指的就是我哦~
所以我也被称为
“野蚕”或“山蚕”
我最爱做的事
就是爬到高大的柞树上
晒着融融暖阳
吃着美味树叶
当然前提是
我得有一个完美的“家”!
我在古中国的版图上
挑呀挑
最后选中了鲁西南地区
原因无他
这个地方气候温和
(不会被冻死)
柞树丛生
(食物很多)
非常适合
可爱的柞蚕宝宝居住~
图丨西周 玉蚕 山东博物馆“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携家带口”入住后
我与这里的先民们相识
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
最好的伙伴
“野蚕成茧,被于山阜,人收其利焉”
我吐出蚕丝结成的茧
被他们采集回家
缫丝、纺纱、染色、加捻成线
织成人们身上
最漂亮的衣裳
这些勤劳的人儿
也在纸张上写下了制作“秘笈”
供后人学习
日复一日,冬去春来
古老的纺织工艺就这样
随着时节流转
以书籍为载体
实现技法的千年传承
图丨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周礼》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图丨明嘉靖三年刻本《齐民要术十卷附杂说一卷》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我听说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便有“千亩桑麻”
成为全国丝织业的重心
齐国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它与鲁国各自发展出自己的
“奢侈品牌”
“齐纨”与“鲁缟”
备受贵族喜爱追捧
发达的丝织业带动了
织绣技艺在齐鲁大地兴起
至秦而盛
而这门织绣技艺
就是后世人们口中的“鲁绣”
图丨战国 红色绢地刺绣残片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鲁绣
古称“衣线绣”
因所用绣线由双股丝线合捻而成
在绣制过程中不分劈
类似缝衣线而得名
猜一猜
这绣线的原材料是什么?
没错!
是我吐的柞蚕丝~
在野外无拘生长的我
受自然环境影响
所吐的蚕丝
与南方桑蚕吐的蚕丝相比
纤维更长、更粗
手感上虽然略有生硬
但韧性非常好
天然带有黄色
还具有较好的耐热和耐湿性
可以说是“毫无死角”!
所以在我家乡这边
把柞蚕丝
作为丝织与绣线的原材料
刚刚好~
图丨战国 三经锦丝织物残片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进入西汉
齐郡临淄设有“三服官”
专为皇室制作
高档精美的丝织品
比如
人类皇帝的冠服
这说明在两汉时期
山东地区
已具备了
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
可以进行
集中的大作坊生产
东汉文人王充在《论衡》写道
“齐郡世刺绣
恒女无不能”
可以看出鲁绣已遍及民间
当时的齐鲁女儿
几乎人人都能掌握绣织技巧
并且世代相传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的
复刻明代《夏厚摹织机图卷》的
鲁绣《夏厚摹织机图》
便生动地描绘出纺绩妇女的生活形象
注:请将手机逆时针九十度观看下图
图丨2014鲁绣《夏厚摹织机图》 “锦绣齐鲁——鲁锦鲁绣文化展”展出
有汉之后
历代“鲁绣”
在工艺、技法、题材等方面
继续创新和发展
博采众家之长
展现了
从生活实用到艺术创作的
发展过程
成为中国织绣的独特一支
我想
这一切的一切
我这只小小柞蚕功不可没!
【展览信息】
锦绣齐鲁——鲁绣鲁锦文化展
展览时间:2024.9.30-2025.2.15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3号展厅
*点亮【在看】,扩散关注!
推荐阅读
新闻来源: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
编辑:任静
审校:王萌
责编:王风强
主编:李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