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伟人,功绩斐然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
丰功伟绩,呕心沥血
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了解伟人事迹,体悟伟人精神。
1.早年经历。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接受教育,结识同道,其民主革命思想在此期间逐渐形成。
2.早期革命。1894年创兴中会,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由此开启武装反清之路。
3.建同盟会。1905年在东京组同盟会,提“三民主义”,办《民报》,传播革命思想,推动民主革命活动发展。
4.辛亥革命及后续。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建中华民国。之后,为维护共和,进行二次革命、反袁斗争、护法运动等。
5.国共合作。1919年改组党,1924年召开一大,实行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首次合作,推动大革命 。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为推翻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共和不懈努力,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即使革命之路坎坷,但他始终坚持。在晚年推动国共合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其思想和行动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伟人思想,薪火相传
孙中山的“教育救国”思想,把教育放在了“立国根本”“振兴之道”的位置,强调教育是关系到人才培养和国家强盛的重大问题。在当下意义深远,孙中山先生在《致郑藻如书》中就强调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才可以使国家由弱变强。孙中山先生也曾多次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学成之后”能够“独立为一国民”,能够“自食其力”。也就是说,只有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兼具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独立为一国民”。
○
吾辈青年,挺膺担当
回顾历史,缅怀伟人。我辈青年,应奋发作为,继承孙中山先生“学成之后”能够“独立为一国民”,能够“自食其力”遗志,培养进取品德,践行奉献精神。为社会和谐,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矢志不渝的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大学生新媒体工作中心
图文来源|邓云升 张明玥 张颖
责任编辑|王佳欣 张琪瑞
审核丨崔澜夕 白家宇 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