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Étranger
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
悦读者简介
刘沁瑜,玉祁街道党建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
L'Étranger
局外人
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西西弗斯神话》《鼠疫》等。
内容简介
《局外人》是加缪的中篇小说,全篇6万余字,首版于1942年。主人公默尔索得知母亲去世,表现平静。之后他卷入邻居雷蒙的纠葛,在海滩上意外开枪打死阿拉伯人而被捕。庭审时,法官因他在母亲葬礼上未流泪等“冷漠”表现,认定其是预谋杀人犯,他拒绝说谎、悔过,最终被判死刑。小说通过默尔索的经历,阐释荒诞哲学,展现生活的荒诞与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孤独无奈,反映人与世界的离异,是存在主义文学经典,影响深远。
经典书摘
有个人早年离开自己的村子,外出谋生。过了二十五年,他发了财,带着妻儿回家乡。他母亲与他妹妹在村里开了家旅店。为了要让她们得到意外的惊喜,他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留在另一个地方,自己则住进他母亲的旅馆。进去时,他母亲没有认出他。他想开个大玩笑,就特意租了一个房间,并亮出自己的钱财。夜里,他的母亲与妹妹为了谋财,用大锤砸死了他,把尸体扔进了河里。第二天早晨,他的妻子来了,懵然不知真情,通报了这位店客的姓名。母亲上吊自尽,妹妹投井而死。
这则报道,我天天反复阅读,足足读了几千遍。一方面,这桩事不像是真的,另一方面,却又自然而然。不论怎样,我觉得这个店客有点咎由自取,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就这样,我睡大觉、进行回忆、读那则新闻报道,昼夜轮回,日复一日,时间也就过去了。我过去在书里读到过,说人在监狱里久而久之,最后就会失去时间观念。但是,这对于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我一直不理解,在何种程度上,即可说日子慢慢难挨,又可说苦短无多。日子,过起来当然就长,但是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对我来说,只有“昨天”与“明天”这样的字,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L'Étranger
阅读感悟
没有一部现代小说的文字比《局外人》更简洁明了,小说第一部的开头是:“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这就是青年默尔索的全部生活态度。
你会觉得这是怎样的一个青年呢?你能找到哪些词汇来描述默尔索呢?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这样一些词:冷默的,消极的,麻木的,提不起精神的。这样的青年在社会生活中基本上都是要受到批评的,可是加缪怎么说呢?他说:“我写了一个英雄”。因为他发现了生活的“荒诞”,并且始终保持诚实。为什么只有哭泣才是表达悲伤的正确方式呢?为什么大城市巴黎的工作就比小城市阿尔及尔的工作更高贵,更有价值呢?爱情存在变数,为什么要在不确定走向的时候互相许诺永恒呢?
我们当下所处的社会讲究规范规则,这些规则一些来源于法律约束,其次来自于道德制约,在明文规定和约定俗成的律例之外,还有一种更加隐秘的用以衡量人的行为是否正常的标准,即他人通常的行为模式。他人是谁?多数人。亲人离世要哭泣,朋友聚会要高兴,丢失好工作要自责......假如不按照这些“约定”做事,而是另寻他径,那你就是怪胎、另类,就会遭受谴责和非议。同时,如果大多数人对你加以“规劝”“教化”,你诚实依旧,那么你就会遭受唾弃和排斥,你为什么、凭什么和别人不一样?
加缪用第一人称来写《局外人》,把一束无动于衷且真诚热烈的目光直投进每个人的内心,也用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不断叩击人们的灵魂:“面对荒诞,该何去何从。”加缪告诉我们最好的方式就是反抗。这种反抗不是盲目地冲动,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性,去在大流中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被随意影响,不刻意迎合,不偏见待人,不用“多数人”“就应该”的“规则”来为自己套上一层又一层的枷锁,以绝对的真诚去坚守自己的本真,这世界绝无标准答案,当然这需要巨大的勇气。正如加缪所说:“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我就是默尔索!”亦或是“我将成为默尔索。”但终将会是“不,我离默尔索差得太远了。”
编辑:知昂
审核:林夕
发布: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