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秦腔古韵,感受戏曲之美!西北师大秦腔社团为古老戏曲注入时代音符
时事
2024-11-07 08:09
甘肃
推动文化传承,青年学子是主力军,学校是主阵地。西北师范大学的学子们围聚一堂,高亢激昂地表演秦腔;兰州城市学院的学生身着典雅飘逸、韵味十足的汉服,在繁华都市展现古典之美;兰州交通大学将染缬技艺引进课堂,培养了一批研究和传承人才……传统文化正以崭新的姿态,吸引着年轻一代的目光和参与,青春的力量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即日起,本报推出“文化传承中的青春力量”系列报道,带广大读者走进一个个青春与文化交织的故事,感受那份传承的激情与担当。近日,西北师范大学秦腔社团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视频中,社团成员们在KTV接力演唱秦腔《三滴血》片段,一展歌喉。他们或慷慨激昂,或婉转悠扬,将秦腔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网友们对这段视频反响热烈,评论中充满了对学子们的赞扬和对秦腔艺术的喜爱。有人表示,这种新颖的传承方式让人耳目一新,也有人感慨于青年一代对戏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这股“秦腔热”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上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自西北师大新文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班的马小娟,是秦腔社团团长,也是团里为数不多的女生。这位女孩子不但秦腔唱得悦耳动听,还热衷于朗诵、主持、唱歌。“小时候和家人去庙会,常常能看到秦腔演出,那时年龄小,听不懂内容,可就是觉得好听,戏服也格外吸引我。”回忆起初次接触秦腔的情景,马小娟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真正将爱好付诸行动是在2022年上大学之后。开学社团迎新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了秦腔社团,便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从此开始跟大家一起学着唱、学着表演。”马小娟一般扮演的角色是小花旦、大花旦,她最喜欢的一出戏是《火焰驹》。社团的老朋友李浩鹏是一名来自外校的学生。今年已经读研一的他,就读于兰州财经大学的设计学专业。早在高二的时候,他就满怀热忱地加入了西北师大秦腔社团。多年坚持不懈地学习,让他练就了一身令人赞叹的本领。他不仅能在演唱秦腔时做到声情并茂、扣人心弦,而且还拥有绘制精美脸谱的高超技艺。这个长相清瘦秀气的男孩子,在舞台上经常饰演的角色是旦角,如今正在读研的李浩鹏,内心充满了期待,他希望自己能够从事与戏曲相关的工作,从而将自己一直以来的爱好成功转变为奋斗的事业。一群来自各个学院、不同年级、性格迥异的年轻人,因为相同的爱好相聚,一同加入了秦腔社团。在这里,他们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之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凭借自身的优势尽情地发挥所长,毫无保留地展示出最真实、最出色的自我。他们有的嗓音嘹亮,唱腔婉转;有的身姿婀娜,表演细腻;有的擅长乐器,节奏精准;有的精通化妆,技艺娴熟。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社团里,他们各自绽放着属于自己的光芒,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追逐着心中对于秦腔的热爱与梦想。2019年就加入社团的张勇勇已经是一名研二的学生了,他唱起秦腔可以说是有模有样,无论是神态还是动作都非常到位,丝毫不逊色于专业演员。小时候常跟着妈妈去看戏的张勇勇在不知不觉间就被种下了一颗喜欢戏曲的种子。“我觉得秦腔的内容特别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不但有众多的历史典故,还有丰富多样的戏曲知识。”他告诉记者,在社团里不仅学到了艺术表演,还能够从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养分、塑造个人气质。“最为喜欢的一出戏是《周仁回府》,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忠孝礼义,这样的精神在当下社会生活中也是需要传承和弘扬的。”西北师大秦腔社团于2007年成立,至今已走过17个春秋。在这17年里,经过一批批成员的不懈努力,秦腔社团不但在学校里大放异彩,在全国专业赛事上更是佳绩频传,曾先后荣获不少奖项。现在的成员是一群有想法、有活力的“00后”,他们的加入为社团注入了新鲜血液。付臻便是其中之一,尽管没有其他成员在戏曲方面的天赋异禀,然而骨子里的西北基因,让他在初次看到秦腔时,就毫不犹豫地投身于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团建的时候大家出去一起玩,意外发现KTV里面有秦腔伴奏,然后我们就唱起了秦腔并拍成视频发布到网络上。”付臻认为作为“00后”大学生,可以通过比较新颖的、年轻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去弘扬传统文化,让秦腔走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并发扬光大。“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以其高亢激昂的唱腔和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深受西北地区人民的喜爱。它不仅是地方戏曲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西北地区人民深厚的情感与精神寄托。西北师大的学子们通过在现代娱乐场所KTV演唱秦腔,将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让更多人感受到秦腔的魅力。”西北师大校园文化活动指导中心主任王甲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