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卜凡兴
个人简介
卜凡兴,上海大学副研究员。2011-2016于华东师范大学姜继森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期间从事MOFs介晶开发和非经典结晶理论研究;2016-2018加入复旦大学徐宇曦教授课题组做博士后,从事石墨烯/MOFs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和能源应用研究;2018-2021年加入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课题组做博士后,从事介孔MOFs和介孔MXene材料的开发和能源应用研究。2021年加入上海大学,从事介孔结晶框架材料和介孔二维材料的设计研发和介微环境电化学研究。2018年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等资助和面上资助各2项,共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项目多项。共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Nano Today,ACS Nano,Chemical Science,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2篇SCI高被引论文,2篇被选为封面文章。同时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5项。
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课题组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在于介孔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介微环境电化学研究。我们致力于采用新的化学原理设计合成介孔MOFs,介孔COFs和介孔MXene等新型介孔材料,并通过介微环境的精准控制来揭示介微环境电化学原理,建立能源应用中合适材料体系的开发原则,以期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
您认为您所在研究领域未来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介孔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能源应用研究这个领域最重要的研究热点应该是介微环境高度可控的介孔新材料的设计开发,以及新型介微环境电化学原理的发现和阐释吧。
您最近在Adv. Funct. Mater.期刊发表了“Hollow Mesoporou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 Single Crystals Enabled by Growth Kinetics Control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sis”一文,能否和大家分享介绍一下这项工作?
该工作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调控的胶束组装策略,首次合成中空有序介孔MOFs单晶,并深入探究了MOFs生长动力学对于胶束组装行为的影响规律,实现了其介孔结构的精准控制。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材料前驱体与胶束模板的交互作用设计是介孔材料合成的关键,该工作发现材料的生长动力学控制是介孔材料合成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我们课题组最近将该策略推广到了多个介孔MOFs和介孔COFs体系(未发表工作)的合成当中,充分了证实了该策略的可行性和普适性。该策略可以降低对交互作用的依赖,有望促进介孔新材料的开发。同时该研究建立了晶体生长学理论和胶束组装化学的联系,有望推动对介孔材料合成理论的发展。
作为Carbon Neutralization青年编委,您对期刊的未来展望是什么?对该期刊进一步推动有关领域的发展有何愿景?
希望Carbon Neutralization 期刊能成为材料、能源、催化等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顶刊。希望Carbon Neutralization 期刊能推动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研究,推动碳中和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您从事科研以来,事业一直在稳步发展,能否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的呢?职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呢?您觉得对您的职业影响最大的人是谁?
我很早就对材料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从大学开始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做科研。后面读博士,做博后接触了MOFs、石墨烯和介孔材料等几个领域,就给自己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个定位“介孔新材料的设计开发和介微环境电化学研究”。然后就是从提升自己的基础科学认知、加强交流合作、进行项目申请、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一点一点做,慢慢学习积累。
职业发展中最重要和最难忘的经历是进入赵东元院士课题组之后,在赵老师和晁栋梁教授的帮助下进行全新的科研训练,通过对一个课题的长时间打磨,让自己在实验设计,科学认知,作图和写文章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都实现了明显地提升。
对我职业影响很大的人有很多,包括我的导师(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和徐宇曦教授)、领导和合作者(上海大学罗宏杰教授和黄继忠教授、东华大学罗维教授、复旦大学晁栋梁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胡鸣教授等),他们从科研和职业规划等多个方面给予了我巨大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您认为什么是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您在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您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有什么建议?
科学工作者最重要的品质可能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和的心态、较高的科学认知能力和最基础的努力勤奋。
选择研究生的时候有什么标准:努力勤奋是基础,在此基础上,以上品质越多越好。
对有志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生的建议:尽量通过努力进入一个好平台、找到一个能给予系统科研训练的好导师、抓住上面的机会努力提升和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开拓一个差异化的方向。
科研工作之余,您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您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做好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其他时间都留给工作。
最大的爱好是看有意思的文献和跑步。
期刊介绍
发 展 历 程
2022年7月17日
Carbon Neutralization(碳中和)学术期刊首刊发布仪式
2023年3月10日
Carbon Neutralization期刊编委会在中国国际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期间举办
2023年3月11日
Carbon Neutralization期刊高级编委聘任仪式在中国国际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举行
2023年5月
Carbon Neutralization正式被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数据库DOAJ收录
2024年3月10日
Carbon Neutralization助力第二届中国国际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举行
2024年4月16日
Carbon Neutralization正式被ESCI数据库收录
Carbon Neutralization是温州大学与Wiley共同出版的国际性跨学科开放获取期刊,立志成为综合性旗舰期刊。期刊于2022年创刊,名誉主编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Rose Amal院士担任,主编由温州大学校长赵敏教授和温州大学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侴术雷教授担任,编委会由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2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其中编委会14位编委入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8名编委入选爱思唯尔2022“中国高被引学者”。且期刊已被ESCI、DOAJ数据库收录。
Carbon Neutralization重点关注碳利用、碳减排、清洁能源相关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旨在邀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高质量、前瞻性的重要著作,为促进各领域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提供一个独特的平台。
END
在线投稿
wiley.atyponrex.com/journal/CNL2
期刊编辑部
carbon-neutralization@wzu.edu.cn.
点击“分享”,给我们一点鼓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