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摘星
11月12日下午,西南政法大学首届“西政新青年·学术活动月”启动仪式暨“西政学子学术之星”颁奖典礼在“世界人权宣言”雕塑前广场正式开幕。民商学子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以阅读为舟,以论文为帆,以初心砥砺的精神“一举摘星”。一共六名民商学子获得“西政学子学术之星”,他们分别是“阅读之星”李雨岚、朱泊名,“论文之星”吴迪、孙倩红、张雯雯、尹鹏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奋楫扬帆的民商青年!
获奖学子
“阅读之星”
1
朱泊名
民商法学院2022级法律硕士研究生
热爱阅读,偏好文学和历史书籍,认为读史使人明志,鉴往知来,阅文使人灵秀,情理交融。自研究生入学起,日均阅读一小时以上,已累计阅读超过三百本书籍。希望能和同学们多多交流读书感悟,期待和诸位一起寻找好书、遇见好书!
2
李雨岚
民商法学院2022级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
性格开朗,勇于尝新,兴趣广泛,热爱唱歌、游泳、爬山等等。2024年共借阅了100多本书,主要用于查询专业文献和资料。很荣幸得到学校的肯定,希望能继续加油。
“论文之星”
1
吴迪
中共党员,民商法学院2021级“法学+工商管理”双学位专业本科生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诊所17期成员,主研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年度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论文1篇:2024年8月15日,在《ADEIM 2024》发表论文《Research on Fresh Produce Delivery Scheduling Problem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ty E-commerce》;所在团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级银奖。
2
孙倩红
民商法学院2023级知识产权法专业硕士研究生
研究生阶段与导师合作署名公开发表文章1篇:2023年6月15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预测警务型人工智能的规制研究》。文章从近年热度较高的人工智能话题切入,主要探讨《人工智能法案》中对预测警务领域的规制问题。
3
张雯雯
中共党员,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2023级知识产权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曾获国家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院级通报表扬等多项荣誉,最高人民法院第十五批法律实习生。研究生阶段与导师合作署名公开发表2篇文章:2024年7月,在《科技与出版》(CSSC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发表《生成式人工智能预训练中权利限制制度的选择与建构》;2024年4月,在《中国版权》(AMI扩展)发表《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的想象、真相与走向》。
4
尹鹏旭
民商法学院2022级知识产权法学博士研究生
荣获2023年国家奖学金、2024年国家奖学金、研究生科研成果奖。积极参加科研活动,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主持校级科研课题2项。
“阅读之星”访谈
Q1: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获评西政“阅读之星”后有什么感想吗?
朱泊名:很荣幸能够被评为我们学校的“阅读之星”,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了一个与同学们交流的平台。我其实是一个阅读兴趣广泛的人,对各种题材的书籍都抱有好奇心,因此在图书馆借阅了许多书籍,阅读了不少“闲书”。没想到这次被大数据发现,我感到非常高兴。我认为“阅读之星”的荣誉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它告诉我自己正在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虽然读书是个人的兴趣,但能够得到他人,尤其是学校的肯定,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Q2: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们是如何在繁忙的学习和生活中保持阅读习惯的吗?
李雨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降低阅读任务量来逐步培养阅读习惯。开始时,可以选择每天阅读几页书籍或一小段文章,逐渐增加阅读的时间和内容。这样,不仅能减轻心理负担,还能让阅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量自然会增加,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得阅读不再是一项沉重的任务,而是生活中一种享受和乐趣,从而提升个人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Q3:你们平时喜欢读一些什么类型的书?可以分享一下你们最喜欢或者最近正在看的一本书吗?
朱泊名:我平时喜欢阅读推理类和历史类的书籍。推理小说情节紧凑,代入感强,给我带来解谜的乐趣;而历史书籍则让我了解许多过去的人和事,对我的生活有很大启发。最近我读了一本非常出色的历史书——张明扬老师的《弃长安》,这本书讲述了唐朝的“安史之乱”。作为一本通俗历史读物,它的故事性很强,张明扬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对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进行了清晰的梳理,从安禄山起兵,到唐玄宗李隆基逃离长安,再到安史之乱的最终平息,是了解唐朝历史的绝佳入门读物。我非常推荐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们阅读这本书。
Q4:有同学表示自己很难把注意力放在阅读上,请问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督促自己阅读时集中注意力呢?
朱泊名:我视阅读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活动,我并没有将阅读视为一种功利性的行为,我读的大多数书籍也是所谓的“闲书”。因此,我认为集中阅读注意力的最佳途径是兴趣。首先,要对书籍的主题感兴趣;其次,也要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感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投入阅读,注意力自然就会集中。我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可以采取系统化的阅读方法,尤其是对于历史类书籍。比如,如果你最近对“安史之乱”感兴趣,可以先选择一本书来读。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感兴趣的点,然后可以“顺藤摸瓜”,继续寻找和阅读相关书籍。当阅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我们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这时集中注意力就不再是问题。
Q5:你们认为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获取信息还是激发思考?
李雨岚:我觉得在阅读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是将新获得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这样的整合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吸收和理解新信息,还能激发出新的思考和见解。通过将新旧知识相互连接,我们能够构建起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认知框架,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这种深度的整合过程,是提升个人理解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论文之星”访谈
Q1:作为一名本科生,你什么时候对学术科研产生兴趣?是因为什么?
吴迪:兴趣的萌芽始于大一上学期,大约在2021年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之际。当时我的想法还很幼稚:“这个看起来挺有趣,我试试学学。”我和几个朋友一拍即合,决定一起学习。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就向老师求助。从最初的“觉得有趣”到“对科研产生兴趣”的转变,我花了至少一年的时间。如果说兴趣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甚至与性格有关,那么兴趣的培养则更多得益于老师们的引导。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任何成就,那些偶然的机遇、幸运以及支持我的师友们,才是我成功的原因。
Q2:你认为硕士研究生应当如何培养对学术科研的兴趣,怎样去不断强化自身的科研本领?
孙倩红:可以定期阅读相应的学术文章,在有了初步的想法之后,积极与导师和同门交流,看这个想法能不能落地,同时在撰写的全过程也应该保持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同时也可以在撰写论文之外多参加一些学术比赛,从中也能够得到启发。
张雯雯:我认为硕士研究生应当通过寻找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所在,来明确自己的兴趣方向,避免泛泛地空谈兴趣。科研本领的强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实现:1.通过广泛地阅读优秀的文献来提升论文写作的能力与审美;2.通过回归法律规范、夯实法律专业知识来巩固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3.通过使用科研工具来提高学术研究效率,提升科研成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
Q3: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你为何踏上学术科研之路?开展学术科研的心路历程是什么?对民商学子选择学术深造还是直接就业有哪些建议?
尹鹏旭:刚开始踏上学术科研之路是因为兴趣,写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因为对一个问题感兴趣,在之后的学习中发现这个问题有研究的价值,并且司法实践中的案例也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比较多的争议,所以才最终决定写。写完第一篇文章之后,就开始对科研有了比较多的兴趣,并最终决定继续学习。学术科研其实就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过程,很多时候其实都会怀疑自己,但是这个也是科研的必经之路,毕竟科研就是建立在批判与反思之上的。所以,如果决定开始科研,就要有这个思想准备,科研成果的产出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大家现在也比较卷,如果没有非常坚定的决心,其实直接就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选择学术深造的成本还是比较大的,同样会面临着毕业压力,所以,能有就业的机会,还是建议大家选择就业。
Q4:关于论文的框架结构、摘要、文献综述等撰写是否有好的经验可以分享呢?
尹鹏旭:论文的框架其实就是“发现问题——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发现一些新的突破点,比如新的方法论工具、新的文献资料或者新的观点等等,然后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其实论文的写作主要的是要先去发现一个“真问题”,再在此基础上做好文献综述工作,文献综述要尽可能的全面梳理相关的问题,既包括这个问题所凸显的争议点,也包括与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争议点,这样可以对问题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之后自己写论文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在文章的整体结构上尽量做到简洁明了,突出主题,标题的拟定一定要与文章的研究主题相关,不能过于随意。此外,文章摘要不要写成“问题的提出”,要写明文章研究的主题、问题以及对策,也就是突出文章的主要内容,让读者通过阅读摘要就能了解文章的内容。
Q5:关于文献检索渠道、文献阅读、文献整理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张雯雯:学校图书馆官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非常值得探索和学习。中文文献检索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知网、维普、万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文案例检索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北大法宝、法信、中国裁判文书网、威科先行;外文文献与案例检索渠道包括HeinOnline,Springer,LexisNexis,Westlaw等。文献阅读与文献整理我一般是同步进行的,使用的是Zotero软件,刚开始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学习软件如何使用,但熟悉之后对科研效率的提升非常有帮助。
Q6:科研是一个枯燥且漫长的过程,请问你们在科研的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吗?又是怎样去克服的呢?
孙倩红: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个主要困难:一方面是信息的搜索和整理可能会有些挑战;另一方面是初稿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写,以至于最终定稿与初稿相比可能截然不同。我认为在撰写论文时,必须投入充足的时间和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并且要积极与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进行交流。
Q7: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可以给我们一些论文投稿的建吗?
张雯雯: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健康的心态,把每一次投稿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不纠结于某一次的失败。首先,在期刊的选择上,每个期刊都有其独特的定位与风格,要根据自己撰写的论文主题及篇幅,选择较契合的期刊进行投稿。在投稿前也要注意文章格式的问题,根据期刊要求修改作者简介、引注格式等内容。其次,要明白论文投稿并非一帆风顺的,要正确面对文章不予录用后的挫败感,把挫败感转化为修改论文的动力,主动反思论文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等待再次进行投稿。最后,面对返回的审稿意见,应当积极地按照具体意见打磨论文,对于审稿意见提到的问题,在今后撰写其他论文时也要多加注意。
我们正成长,还请多包涵
荟网络工作坊
审核 | 颜 怡 李 振
主编 | 蔡丹滢 陈书妍 唐雨晨 金苏涵
责编 | 郭晓轩
编辑 | 杨丽媛 董家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