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赵万一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私法实现机制”的学术论文。
目录截图
在我国,社会公共利益在介入私法制度时面临着正义性、操作性、一致性和救济性等挑战,因此极有必要在中国私法中厘清社会公共利益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应承载的功能目标以及配套相应的实现机制等。该文阐释了社会公共利益的促进不仅仅只是国家的使命,也是每一位共同体成员的责任,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除了依赖于以强力为特质的公法调整之外,更需要借助于以自治为基础的私法的介入;规范化地指明了在私法中介入社会公共利益,其承载着限制性和促进性的双重目标:限制性目标实现的核心是对其内涵和结构进行锤炼和定型,对其属性进行甄别和识别,对其类型进行抽象和归纳,并辅之以科学的适用测试,借以构建清晰科学的社会公共利益概念体系和制度体系;促进性目标的实现则是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通过立法目的、立法理念、立法原则、立法制度等在多重法律部门中进行体系化的呈现和布局。
社会公共利益的私法实现机制
内容提要
社会公共利益作为承载社会公共福祉提升和公平正义价值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不仅对中国法治体系的建构和完善意义重大,而且对共同富裕社会目标的达成同样影响深远。尽管私法对社会公共利益的介入在正义性、可操作性、可救济性和价值目标的可实现性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但私法在社会公共利益实现中具有的独特优势仍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改进的主要方面是:调整私法对社会公共利益作用的范围和重点,确立限制性和促进性的双重目标,并相应匹配具有针对性的实现机制、适用方法和适用手段。
关键词
社会公共利益 私法实现 限制性目标 促进性目标
作者简介
赵万一,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院长、《现代法学》主编,现任西南政法大学卫生健康法治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南政法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学期刊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民商事审判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共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专家、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智库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上海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与博士生导师、英国《法律与管理国际》杂志(ML-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Management)编委等。先后公开出版了包括《民法的伦理分析》《商法基本问题研究》《公司治理法治化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等在内的专著七部,教材、工具书七十余种,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重要期刊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的理论版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数十篇文章分别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所转载。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科学》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并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杂志。主要发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前沿学术研究成果,其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外学术界广受关注和认可,被学术界誉为中国最高水平的综合类人文社会科学期刊。
【END】
我们正成长,还请多包涵
荟网络工作坊
审核 | 颜 怡 李 振
主编 | 蔡丹滢 陈书妍 唐雨晨 金苏涵
责编 | 吕奕琛
编辑 | 李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