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四川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

创业   2025-01-20 18:07   四川  




各市(州)科技局,各有关部门(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科技厅制定了《四川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执行。



四川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支撑我省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现代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指引。

一、功能定位

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发挥四川科技创新和产业基础优势,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科技攻关,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颠覆性成果,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动能。

服务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优势产业和生物制造、量子等未来新兴产业,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转化和产业化,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创新驱动促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

二、建设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

在若干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符合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网络,攻克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培育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催生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成长,提升我省在全国创新格局中的位势。

(二)建设原则。

——聚焦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前沿科技发展和我省优势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由科技领军企业牵头,在创新优势突出、产业集聚度高或发展前景好、行业带动力强的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技术创新中心。

——坚持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按照统筹规划、分批建设的要求,有机衔接我省前沿科技攻关布局、产业规划和科技创新规划,采取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的组建方式,高水平高质量推进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

——强化需求导向和机制创新。以抢占制高点、赢得主动权为导向,以需求和市场为驱动,以优化创新资源配置为核心,探索多元化投入、多方参与组建模式。建立省市及所在地协同推进机制,强化政府引导、统筹协调、政策集成。

——加强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为我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建设布局与组建模式

(一)建设布局。

1.面向前沿科技领域。围绕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前沿技术,组建技术创新中心,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研发攻关,推动涌现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创新成果。

2.面向重点产业领域。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布局一批技术创新中心,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

(二)组建模式。

省技术创新中心由行业龙头企业或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采取政府指导、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新模式,整合省内外全产业链有优势、有条件的创新资源共同建设。省技术创新中心牵头组建单位应当具有在省内行业公认的技术创新和研发优势、领军人才和团队,具有广泛联合产学研各方、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作网络的优势和能力。省技术创新中心所在市(州)政府应积极发挥指导和支撑保障作用,在政策、土地、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重点任务

(一)组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我省优势产业,聚焦重点产业链,组织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战略研究和技术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抢占前沿技术制高点,为区域和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

(二)转化应用重大创新成果。推动行业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示范应用与工程化产业化,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加快实现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和关键产品的国产化。

(三)协同优势创新力量。强化与国内外优势高校与科研院所协同,加强与国省级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的分工协作,加强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协同联动,打造高效协同的创新生态圈。

(四)提供技术创新服务。通过与企业建立联合技术创新机构、开展合同研发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技术创新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各类创新资源按规定面向企业开放共享,孵化和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

(五)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着力培育优秀青年人才。开展探索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管理等创新政策试点,全方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科技体制改革与产业、财税、金融、人才、政府治理等各方面体制改革的衔接联动,在项目管理、资金投入、成果转化、联合开放等方面勇于推陈出新,构筑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管理运行机制,塑造风险共济、收益同享的共生体系。

五、治理结构与管理机制

(一)法律地位。

鼓励省技术创新中心登记为独立法人实体,前期暂不具备条件的,在建设期内先行实现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运行机制。根据组建模式的不同,可以探索组建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不同类型的法人实体。

(二)治理结构。

设立董事会或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实行董事会或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或主任负责制,形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多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运营、良性互动的治理结构。董事会或理事会由各方选派代表组成,负责重大事项决策。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提出省技术创新中心研发方向、技术路线、团队组建等重大事项建议。

(三)项目实施。

根据我省技术创新战略需求,按照相关管理办法承担省级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并组织有关方面共同实施。自主凝练重大行业技术需求,以市场化方式组织各方参与实施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

(四)人才管理。

按需设岗,建立合理的科研人员、技术辅助人员和管理人员结构。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到省技术创新中心交流,开展合作研究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五)资金投入。

省技术创新中心可采用会员制、股份制、协议制等方式吸纳各方共同投入,企业承担主要投入责任,引导金融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投资。省技术创新中心利用自有资金、社会资金、成果转化收益等逐步实现自我运营。

六、组建程序与资金支持

(一)提出意向。

科技厅统筹规划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布局。省级有关部门或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向科技厅报送建设意向,研究制定建设方案,提出省技术创新中心的领域和方向、建设模式、重点任务等。

(二)方案论证。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科技厅组织由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科技政策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对符合条件的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进行咨询论证。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根据咨询论证意见完善建设方案。

(三)启动建设。

对于通过咨询论证、条件成熟的,科技厅支持启动省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建设周期为3年。

(四)监督和评估。

科技厅发挥组织实施与协调作用,负责监督、评估和运行管理等工作。有关单位和地方政府将省技术创新中心年度建设情况书面报科技厅。建设期满前,科技厅组织开展建设情况总结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整改、撤销或后续支持等重大事项。

(五)资金支持。

对新建的省技术创新中心,在建设期内给予最高500万元省级科研经费支持,市县财政应给予相应支持。对周期考核评估为优秀的,省级财政给予科研项目经费支持。财政支持资金应当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专账核算,主要用于创新中心科研项目实施、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人才团队引进培育等,不得用于基本建设、赞助、捐赠、投资、支付各种罚款、偿还债务等。

本指引自2025年2月14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往期推荐







来源:四川科技服务


创业天府
这里是四川天府新区创新创业官方平台,会介绍新区高精尖特企业、成果转化平台、创新创业生态、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情况,同时提供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政策咨询服务。来天府新区,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创新创业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