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铸就自立自强
科技之光点亮美好未来
1月22日,由四川大科学装置开放合作联合会主办,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共同承办的四川大科学装置创新成果发布会暨联合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会上发布6项四川大科学装置成果。
6项四川大科学装置成果分别为:
· “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
· 有着新一代“人造太阳”之称的中国环流系列装置,实现1.5兆安等离子体电流运行
· 在四川的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太阳硼-8中微子研究取得突破
· 依托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肿瘤mRNA疫苗研发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 依托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研制低空空域目标大视场检测定位系统
· 依托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研制高分辨率高能工业CT
这些成果既包括前沿基础研究,又涵盖实际应用研究,涉及天文学、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可控核聚变、生物医药等领域,不少成果斩获全球“首个”“首次”,持续刷新纪录。
大科学装置是大国重器、科技利器,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实现科技变革的大型科研装置或系统。四川作为国家战略腹地,目前布局建设10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居全国第3,产出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接下来
一起了解
6项四川大科学装置成果
↓↓↓
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拉索”)是以探索高能宇宙线起源为核心科学目标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利用LHAASO的观测数据,我国科研人员在天鹅座恒星形成区发现了一个巨型超高能伽马射线泡状结构,在国际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的起源天体这一关于高能宇宙线起源的重要成果。
中国环流系列装置是开发核聚变能源、支撑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建成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2024年,中国环流系列装置解决了大形变等离子体运行、大电流软着陆控制等技术难题,成功将我国最高等离子体电流运行纪录提升50%以上,实现超过1.5MA等离子体电流运行,再次创造我国可控核聚变装置运行新纪录。
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是国际上最大规模建设具有极低辐射本底的综合实验设施。2024年11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刊登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PandaX实验对太阳硼-8中微子的首个测量结果,这是国际首次以较高置信度观测到了太阳硼-8中微子的低能核反冲信号,开启了液氙暗物质和中微子探测实验的新篇章。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是我国规模最大、综合集成度最高、装备最先进、高度开放共享的生物治疗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该设施,全面突破mRNA药物的关键核心底层技术,研发多款肿瘤mRNA疫苗,其中WGc-043是全球首个中美双报IND均获批的治疗EB病毒阳性肿瘤的mRNA疫苗,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DART)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性能最强的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基于该设施积累储备了稀疏阵列干涉成像技术、阵列雷达技术、阵列定标技术等关键技术,针对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研制低成本凝视探测雷达原型样机,为开发低空飞行器雷达监视网络奠定了工程技术基础。
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是国内在建的首个能量回收型加速器实验研究平台。依托该装置成功研制高能微焦点CT系统“精卫”装置,开创了高能工业CT的高分辨率时代,技术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解决了一系列精密检测难题,广泛应用于航空器件、航天复合材料、汽车、考古、新能源电池等领域的高精度无损缺陷检测。
来源:成都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