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设为星标,以防失联
各位伙伴下午好,我是花木君老花,一个和申论战斗了15年的汉子,专注让我专业。
分享一个学员的提问:
小县城事业单位压根不招自己的英语专业,公务员也只能是偏远地区的三不限。已经33岁了,换专业已经不可能了,我是要认命,要放弃吗?
从专业困境到公考选择,从年龄到人生追求,短短几句话,道尽了中年人的不易。
何为认命?
承认不幸的遭遇是命中注定的;或承认自己的命不好而逆来顺受。
前者是谨慎理性的清醒者,像《故乡》中的“我”,后者是暮气沉沉的悲观者,像闰土。
承认有些事是命中注定的,并不丢人。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确立目标,体认自我并不断矫正目标的过程。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不愿意读书的同学,任凭老师、父母百般“威逼利诱”,始终油盐不进、无动于衷。熬完初中后就跟着亲戚去了施工队,我们在高中折腾了3年,他在工地上干了3年,同学们上了大学,一直做小工的他毅然拉起小队单干,后来又顺势成立了装修公司,
“好几位同学成了他的同事”。
还有一位学日语的朋友,苦于公考没有对口的岗位,工作也不好找,就选择做了器械销售,机缘巧合下在深圳开了小厂,疫情爆发初期又抓住了生产口罩机等机遇,这两年可谓风生水起。
虽说个例终究是个例,但谁说公职就是判定生活好坏的唯一标准?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真的不必非要考上公务员!
工作稳定、顺利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不管不顾将公职、事业单位与幸福人生画上等号,无异于自寻苦恼。
基于实际情况做出必要调整不是认命,而是在理解生活、认识自我的过程中选择更适合自己做的事,是及时止损,更是顺势改命。
将仅有的青春、心血投入到明明不擅长的事情,才是不快乐的根源,是真正的悲剧。
生活的本质是问题和矛盾,哪里有不平哪里就会有反抗!
不甘于眼前的现实,不安于当下的境遇,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这就像黑塞的《悉达多》中的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拥有普通人羡慕的地位、财富、聪慧、相貌,却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孤身去求道。从在舍卫城听佛陀乔达摩宣讲,开启苦修之旅,到结识名妓加摩拉并成为富商,再到抛弃一切做个摆渡的船夫,最终将自我融入了瞬间的永恒之中。这也像《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因为贫穷而“辍学”,又因为贫穷而失去了青梅竹马,面对命运的不公,他却喊出了“我不相信我会穷一辈子”,而后拉砖挣钱、烧砖窑,用汗水、血水让家人吃上了“白面膜”,改变了几代人一穷二白的命运。
落到具体的生活上来,似乎每一个具体而微的困境都是不可逾越的深渊。我们必须承认和接受:成长的环境、所拥有的禀赋资源、经历不同,注定了人与人,至少人与人的生活是不对等的。有些人轻而易举的小事,在我们身上很可能就是无法越过的沟沟坎坎。这就像小时候背古文,有同学听老师讲一遍就会背,而我扯着嗓子喊了3个早上才勉强记住了第一段。春耕、夏耘才有秋收,赤子只有学会享受孤独才能创造一个世界。不能战胜自我,突破心理的桎梏,凭什么比别人做得更好,过得更好?改变、求索的过程是痛苦的。一如苏秦,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而后闭门读书钻研,几经沉浮终得“衣锦还乡”;一如刘项争天下,刘邦一败再败却屡败屡战,终于一战而胜、问鼎天下。而身具王佐之才的贾谊却
“不能自用其才” ,郁郁而终,引得苏轼大为感慨——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有的人生来就含有金钥匙,有的人要30岁之后才发家,而大多数普通人终其一生,似乎也无所成,这是社会的必然,也是人生的必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但绝不甘于今日乃至今生的平庸,生命只有一次,好与坏,只有折腾够了,战斗到筋疲力尽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纵然不行,这一生我也不曾妥协,不曾安于命运,时光会记得,孩子会记得,自己会记得。
有人说,“超过一定的年龄后,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而已。宝贵的东西,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
一转眼,老花也奔四了,在自己所选定的人生路上艰难前行,以至于“发型”都变成了“卤蛋”,对于许多事也会生出“力不从心”之感。但我绝不甘于今日的现状,不满于当下的境遇。“为了生活,零售才华和时间,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我从不寄希望于通过苦干大干三五个月乃至一两年,就成为炙手可热的“名师”。学习需要硬功夫、苦功夫,专业的事它就需要一辈子的打磨和沉淀,愿意用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做一件事,就算不能大器晚成,但终究能做到“不负家国二十年”吧!我不知道如何能成功,正如我不知道如何能生出秀发,但我愿意相信:不甘于命运,不溺于现状,努力打磨自己,总能找到自己擅长的事,一定有机会让自己配得上这个或许是最好的时代。
分享、在看与点赞,给老花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