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晓雅
“爸爸,你不给我买那个平板电脑,我就不写作业了!”朋友小李在聊天时向我大倒苦水,他家上小学的孩子闹着要买新款平板电脑,价格将近 5000 元。小李每月工资不过六千出头,日常开销本就紧张,妻子的收入也不高,还要预留一部分作为应急资金。孩子这一要求,无疑是给家庭经济雪上加霜。可要是不答应,孩子就以不写作业相威胁,这让小李头疼万分。
这孩子的行为其实是在要挟父母。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孩子小时候是爷爷带的。爷爷带娃时,总是担心孩子饿着,从孩子能吃辅食开始,就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每次喂饭,爷爷都会说:“宝贝,再吃一勺,吃完爷爷给你看动画片;再吃一点,爷爷给你买小玩具。”
就这样,各种诱惑成了孩子吃饭的“调味剂”,让孩子觉得吃饭不是自己的事,而是完成爷爷要求后获得奖励的途径。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通过提条件来达到目的的习惯。随着年龄增长,这种习惯延伸到了其他方面,比如他知道父母重视自己的学习,就用不写作业来要挟爸爸买平板电脑。
孩子之所以会这样要挟父母,和父母对学习成绩的看重有关,更与小时候爷爷喂饭的方式脱不了干系。
我们建议孩子超过一岁半之后,家长就尽量不要喂饭了,否则会有三个严重后果。
孩子容易营养失衡。
对孩子而言,吃饭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自己动手吃饭,可以感受食物的质地、温度,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当孩子自己把食物送进嘴里,他们会品尝到食物的原汁原味,能更好地感知饥饱。
然而,如果一岁半之后家长仍坚持喂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有些爷爷在喂饭时,为了让孩子多吃,会强迫孩子进食,或者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子设备来分散注意力。这样一来,孩子无法专注于进食,不知道自己是否吃饱,容易造成过度喂养或进食不足。长期如此,孩子的饮食习惯会变得紊乱,可能对某些食物过度依赖,而对其他营养食物缺乏兴趣,从而导致营养失衡,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孩子学会无理取闹式要挟。就像小李的孩子,用不写作业来要挟父母。因为在孩子小时候,爷爷用各种奖励诱使他吃饭,让他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只要满足大人的要求,自己就能提出条件。这种行为模式逐渐演变成要挟。一旦孩子学会要挟,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难管束。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过分,从几百元的玩具到数千元的电子产品,当父母无法满足时,孩子就会哭闹、耍赖,甚至采取极端行为。
孩子缺乏自信与主见。根据儿童发展理论,一岁半到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探索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认识世界,比如自己穿衣、洗漱、收拾玩具等。如果在吃饭这件事上家长过度干预,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自主能力的发展。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事情,变得依赖他人,缺乏自信。在面对选择时,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听从他人意见,长大后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容易随波逐流。
看似喂饭是关爱孩子的举动,实则危害重重。孩子一岁半之后,让他们自己吃饭,能让孩子感受到自主的力量,明白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完成,锻炼各项能力,让吃饭成为一件快乐且有意义的事,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供参考学习,请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是新手,如何更好照顾孩子,可以关注我,和我一起探讨育儿路上那些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