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洪洞金石录》记载赵城镇王开村现存一块明代韩应庚先茔碑,这块碑所记载的内容,或许就是第一位有记载、可证明回洪洞地域寻根问祖的移民后裔。
韩应庚,北直隶东胜左卫(今河北省卢龙县)人。据王汝雕研究,韩应庚之祖是洪武二十五年山西大规模征兵时入东胜左卫当兵的,最初驻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卫城故址尚存),永乐元年(1403)随东胜左卫移往北直隶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在九百户屯(今滦县九百户镇)屯戍边关,韩家不久即发了家,韩应庚于明万历五年中进士,官至山东、福建御史,四十七岁即告老归隐,以琴棋书画自娱,七十四卒。卢龙八景之一“钓台月白”的钓鱼台即其所建,其侄韩原善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曾任开原兵备佥事,参与指挥对清兵的作战,清军入关时,韩应庚、韩原善子侄多人在当地战死。韩应庚之子韩原浚后避难河南,其孙韩鼎业定居河南密州,与当时著名的文人过从甚密,《清史稿 彭之灿列传》及王士禛《池北偶谈》都谈到韩鼎业。韩原善之子韩广业移居浙江上虞,为江南著名的藏书家,吴晗《两浙藏书家史略》曾提及。韩广业之孙韩玉俭朴,孙韩云都是浙江上虞历史上的名人,其后人韩文熙光绪十六年成岁贡,移居地方。
明韩应庚先茔碑现存赵城镇王开村。明万历十一年1583刊。园首方趺。碑版高110厘米,宽55厘米。碑文记载:“万历十一年正月二十一日,直隶东胜左卫前所九百户屯六代孙、监察御史韩应庚,巡按甘肃,经过赵城县,因户人尝居,即日用俸银兴盖瓦房一所共六间,招集户丁,永远居住。不许霸占争拆。直隶军人取计盘缠,亦不许因而争卖。”韩应庚当年所建瓦房前壁镶嵌一碣,文字与此相同,碣高35厘米,长46厘米,厚25厘米,文字已剥泐不清。
据《明史·太祖本纪》记载,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冯胜、傅友德帅开国公常升等分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立十六卫。”这一历史记载与碑文记述的“直隶东胜左卫前所九百户屯六代孙”相符。因此可以推测。韩应庚,可能是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寻根问祖的人,其先人屯田东胜,就是明洪武二十五年冯胜主持的那一次。碑上字数不多,但交代得十分清与历史完全吻合。韩应庚是明代循吏,其子侄多数为官,史书有不少记载。明代万历年间留下的这块石碑可印证移民史实,同时可以有效证明移民后裔的寻根问祖自明代已经开始。
来源:洪洞县大槐树文化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