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句意思很明了:梅花再度重新开放。
比喻夫妇破镜重圆,或相爱的人重新走在一起,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比喻在遭遇厄运后,焕发第二次青春,重新站了起来。
这句成语来自家乡的一个美丽民间故事。
唐代肃宗年间,山西临汾地区乡村有一容貌出众的美女。名叫郭梅兰,父亲在朝中做官,家境殷实。
郭梅兰很有才情,喜欢梅、兰、竹、菊。称它们为岁寒四君子。尤其喜欢梅花。
她在自家院子里栽下一株梅花树,寒冬腊月,梅花绽放,满院飘香。
郭梅兰总喜欢将落在树下梅花一个个拣拾起来,放在自己精心缝制的一个绸子包包内,她称之为“香包”,没事时,拿出来闻闻。她还把散落的花瓣一片片夹在自己读的诗书里,当作书签,她说,我翻书不用手,用鼻子闻闻就知道读到那儿了。
村里人称她为“梅痴”。到十五六岁年纪了,有人试探着到她家提亲,可她却一口拒绝,说她此生不嫁,已经嫁给梅花了。并且对家里人说,自己将来百年后,不用找风水先生选坟地,就埋在梅树地下,与梅树生死同衾。
可忽然一日,那梅花树枝焉了,枝头上的花也纷纷凋谢。郭梅兰急得吃不上饭,睡不着觉。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中人对她说,只有有缘、有心、有情之人才能救活梅花树。
很巧,就在梦醒后第二天,在西安作官的父亲,差人送来一位与她年纪相仿的书童。这个书童,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书童见到梅树病了,与郭梅兰同掬一把同情泪,跟郭梅兰一样伤心落泪。
从此书童每日给梅花施肥,浇水。在书童得精心伺候下,不到两周梅花树又起死回生了,重新焕发出了青春活力。
郭梅兰大喜过望,心中暗想,莫非眼前这书童就是梦中有心、有缘、有情之人?
父亲写信告诉她,这位书童本是忠良之后,其父被奸臣所害,因其父与郭梅兰父亲生前有交情,父亲便排除万难,保护朋友后代,索性收他为书童,并送回家中陪姑娘读书。
书童的名字叫梅良路。名字中就带有一个梅字,郭梅兰认为这是缘分,梅花树复活了,可梅良玉的父亲却蒙难沉冤,想到这里郭梅兰内心就生出同病相恋的怜悯之情。
时间一长,书童的聪明和才华更是让她佩服不已。
不久,他们相爱了。正当他们憧憬在结婚,夫唱妻随,儿女双全的幸福日子里。谁知,好梦不长,北国军队南侵,唐王难以御敌,于是在朝中大臣女子中选出美貌者,前去和番,以换取和平。
郭梅兰被选前往北国和亲。那时的河北邯郸就算是边陲边关了,他们随着押解人登临邯郸的高土台,自此分开,含泪告别。
郭梅兰与梅良路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此情此景,正是歌手郭津彤演唱的那首缠绵悱恻的《梅花泪》的再现
那日君一别啊,今又雪花飞,
思念你的歌,醉了那支梅。
白雪飘红泪,滴滴寒香为谁醉?
红颜付流水,片片花骨也成堆。
谁说梅花没有泪,
只是冰雪还未寒透梅花蕊。
谁说梅花没有泪,
只因等你几度寒来望春归。
待到漫山春又红,
共吟花前不枉此身梦一回。
郭梅兰反复叮嘱梅良路抚育好院子里自己亲手栽种的那棵梅花树,这是她俩爱情的见证,坚信三梅(郭梅兰、梅良路、梅花树)合一终有时。郭梅兰一路悲悲凄凄,就要到达番地时,途径一处悬崖,痛不欲生的她纵身一跳,要香消玉殒,结束自己生命。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就在快要落地之时,她突然觉得自己睡在了一块像棉花一样软绵绵东西上,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团粉红梅花花瓣托着自己,上有蓝天白云,下有田野河流。花瓣开口说话了。说自己是梅魂。承蒙她无微不至关照,为感恩报答,自她离家远行,就一路相随跟着她,护着她。
在梅魂的保护和帮助下,郭梅兰得以回家与梅良路团聚。就在两人完婚之际,那梅花又二度重开,三梅终于合三为一。而且开的比以往更清香四溢,香飘万家。
三梅合一,梅开二度,喜结良缘,这说得是“喜梅”。我又不禁想起南宋诗人陆游的卜算子“悲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笔下梅花的处境寂寞孤傲,与传说中梅花的喜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传说中梅花是幸运的,它得到了主人的百般呵护,它也成就了主人所愿。从这一点上说它是幸福之花。
而陆游笔下的梅花,生长在寂寞的断桥边,凄苦无主,最后的结果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留下缕缕香气,着实让人可怜寒心。
但坏事变好事,正是陆游这首“悲梅”又引出了伟人毛泽东的“强梅”: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在伟人的笔下,没有“喜梅”的陶醉,没有“悲梅“的哀怨,只有”强梅“的乐观和谦虚。
满天飞雪中的梅花是传递春天到来信息的使者。而使者的到来,不是跟百花争春色春光的,而是等到百花开时,它在百花丛中与百花共同享受着春天和煦的春风,明媚的阳光。
伟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广阔胸襟和情怀跃然纸上。这不就是一幅壮美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强梅”图吗?
来源:美篇小高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