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高路聊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民生   2025-01-21 20:06   山西  
皮 之 不 存,毛 将 焉 附?

——奇事、怪事的根源在哪里?

出自汉朝刘向《新序》:战国时,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出外巡游,路上遇见一个樵夫。那樵夫身穿老羊皮,背着一大捆柴草。传统北方普通老百姓穿的皮衣,都不缝里子,穿的时候总是毛向外,皮朝内。可是这位樵夫却相反,他的皮衣毛毛向里,而把皮朝外,正好和其他人的相反。魏文侯觉得奇怪,问道:“你为什么把羊皮反穿呢?”那人说:“我天天背柴草如果把毛穿向外,不是容易把毛磨坏吗?”魏文侯听了,笑道:“可是,你知道,毛是附在皮上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桓宽的《盐铁论》曾运用这个故事,发表议论道: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七百皮尽也。毛是长在皮上的,如果没有了皮,那毛怎么可能够存在?那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毛与皮的关系,毛永远是第一位的。

最近在网络短视频看到了几则令人气愤的短视频,由此联想到皮与毛的关系。

一则短视频:一位年轻小伙子追着一位中年清洁工妇女拳打脚踢,路人看不过上去阻拦。没想到那年轻人理直气壮对路人说:“关你什么事?她是我妈。”路人转过头来问挨打的中年妇女,那位中年妇女点点头。告诉路人,她儿子要去打游戏没钱了,向她要钱,她不给,就招来一顿拳打脚踢。路人提出让他报警。她连连摇头:“这是我们家事,怪我没教育好孩子。千万不能报警。”

路人几声长叹,摇摇头走了。

又是一则短视频:一位穿着大方的年轻女大学生,堵住刚下车的女总经理,理直气壮地质问总经理为什么这两个月了没给她卡上打钱了。

理由是总经理一直从小学开始就无偿资助她上学,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后又考上了大学。并在大学期间每月给她卡上按时打1500块钱。

如今她大学生四年本科毕业,总经理就停止了资助。可这位大学生不依不饶,找上门来向总经理要钱。

大学生理直气壮的提出要求要总经理供她上研究生,而且还要总经理她出国留学的费用。

总经理对此连连慨叹:怎么会帮助了这样一只白眼狼!这真是岂有此理!

又是一则短视频:地铁上,一位六七十岁的大爷,硬要人家给他让座,全然不顾旁边的一位孕妇,一屁股坐在一位姑娘身上。嘴里还骂骂咧咧说人家道德败坏,不知道跟老年人让座。

又是一则短视频: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位老年男人谈恋爱,结婚,老年男人为她还清了几万元的债务,还给她单独租了一套单元房。可谁知他又用老年男人给她的钱,又谈了一个男人,并且同居在一起。又提出跟其结婚,又获得了5万元彩礼钱……。儿子当街殴打妈妈;被好心资助的负心人,欲壑难填,恩将仇报;老年人为老不尊;中年妇女利用婚姻骗取钱财、、、、、、凡此种种,社会风气日下,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俯拾皆是。有人认为这不是GDP, 也无关军情危机,不是社会主流,是“毛”而不是“皮”, “毛”虽然在政治生活中翻不起什么大浪,但形成了社会风气,普通百姓都有目共睹,耳濡目染。

一枝一叶总关情, 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质的飞跃。这样会失去民心,大洞不补,小洞吃苦,就是这些影响着民心。

为什么这样的“毛”到处都是,这是因为我们的政治管理中缺少了“皮”,缺少了附着“毛”的“皮” “毛”,没有了依附,能不泛滥成灾吗?浇树要浇根,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对“皮”重视不够。对道德文化建立重视不够。平时这些“毛”就是附在“皮”上。有了皮,毛就有了依附和归属,就成了社会之“皮”“毛”。一旦缺失了“皮”的教育,这些“毛”就会变得无所适从。没有了渠道,水能不毫无目的漫流吗?

可能有人说,不是有法治么?有民法吗?要知道法律并不是事无巨细都一篮子兜着,社会上大量复杂纷繁的事,靠的是道德的约束,一旦道德大堤决堤,法律管得过来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来源:美篇小高玉柱

今日之槐乡
洪洞新鲜事、趣闻、吃喝玩乐、实用信息全攻略!一号在手带你玩转洪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