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高路聊成语:刮目相看

民生   2025-01-31 21:29   山西  
刮 目 相 看(待)
——不能停下学习的脚步

刮目:擦亮眼睛。全句的意思是擦亮眼睛看,表示去掉旧的印象,另眼相看。也作刮目相待。

这句成语是写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蒙通过发奋学习,改变别人眼里的自己故事。

吴蒙是孙权手下一名著名的猛将。吴蒙幼年时期家境贫困,不得不随母投靠姐夫,因为贫困,吕蒙没有读过什么书。后来领兵打战,居无定所,军务繁忙,也极少有学习的机会。

后来凭着军功升官统领军队,很得上司赏识。但有些官员同僚都看不起他,轻视他,原因是这个人不学无术,是个只会带兵打战的武夫。

同僚的歧视,让吕蒙心里很是不爽。

吕蒙是个睚眦必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人。

怎么办?一是跟这些人明火执仗地对着干;二是下决心改变自己,做出样子让他们看看。

思考良久,吕蒙决定用第二个办法彻底改变自己。

其实促使吕蒙采取第二种办法的还有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上司孙权曾劝说吕蒙要好好学习,读点书。可是吕蒙总说:“军中事情太多,每天都忙不过来,还读什么书?再说,岁数大些了。”

孙权急了,对他说:“我难道要你读书去当博士专家?但是普通知识总要具备啊,你说你的事情多,难道你比我的事情还要多?”

吕蒙一时语塞。

那时是在作战时期,吕蒙认为作为武将最重要的就是打好战,打胜仗,其余都是其次。可现在不同了,一是大环境暂时处于相对和平阶段,二是自己职位提升,站到了更高的一个平台上了,接触的人也与原来不同了。孙权还给吕蒙讲述了自己学习读书经历和魏国曹操老而好学的事迹。

同僚的白眼和上司的教诲,促使吕蒙最终下定决心,沉下心来,认真读点书。

没过多久,他读书的数量和质量就超过了一般人。

东吴周瑜去世后,鲁肃代理都督,镇守陆口。有一次路过吕蒙营地。经人提醒,便去拜访吕蒙。鲁肃对手下人说,吕蒙这个人只会打战,很少读书,不知现在这么样了?心中仍对吕蒙有所轻视。

到了吕蒙驻地后,吕蒙对鲁肃热情招待,介绍情况,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吕蒙的变化让鲁肃大为震惊。

接着吕蒙问鲁肃到陆口与蜀国的大将关羽相邻,打算怎样联合,又时刻警惕呢?

一语中的,这才是最关键的。

鲁肃起初随口应酬:“车到山前必有路,还没有仔细考虑过,到时候随机应变,看着办。”

吕蒙听后直言不讳地说:“这可不像是一个都督该说的话。

鲁肃听后一惊,便反问吕蒙:“你可有良策?”

吕蒙当即分析起来,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让当初看不起吕蒙的鲁肃听的入了神。

本想随便敷衍一下吕蒙,结果被吕蒙的学识所震撼。

吕蒙不仅说了,而且还当场写了下来,这公正秀丽的汉字书写,这更让这位都督鲁肃大跌眼镜。

鲁肃再也坐不住了,态度顿时发生了个一百八十百度大转弯。

鲁肃离座走近吕蒙,抚摸着他的背。亲切的向他道歉:“我一直说你能武不能文,只会耍枪弄棒,带兵作战,现在,你经过学习,学识竟达到如此地步,你现在已经不是以前的吕蒙了。”

吕蒙心中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笑着说:“以前弄剑,现在捉笔,都督难道没听说过,士别三日,要刮目相待的道理?”

刮目相待成语由此诞生。后来称赞后进读书学习勤奋刻苦,取得成绩的人,都用此典故。随着岁月的流逝,不少人将“待”说成“看”,这样更直接易于理解。也有人后来称没有学识的粗人,就叫吴下阿蒙。吴下阿蒙与刮目相看先比较。前者主要侧重于人物典故,后者则比前者更有内涵。

这个典故,一方面是启示我们:活到老,学到老,朝闻道,夕死可矣。再忙也要学习,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夕阳无限好,晚霞更醉人。只要你努力,肯学习,抱着终身学习态度,一定能够让自己进步。另一方面是告诉我们,对事物,尤其是对人,要用变化观点看,要经常刷新眼光,对人改变旧的看法。

来源:美篇小高玉柱

今日之槐乡
洪洞新鲜事、趣闻、吃喝玩乐、实用信息全攻略!一号在手带你玩转洪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