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滑脱,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增加负担。本文中的护士MM在留置针滑脱以后,竟然做了这样一件事……
案例分享
患者于1周前突发“左额叶急性脑梗死”,治疗后目前病情稳定,但存在失语,言语不利。
因治疗需要,责任护士在其左手背留置浅静脉套管针一枚。
晨交班上,夜班护士道:范某昨天打在手背上的留置针滑脱了(见图1),找了好久才在病人的背上找到的,幸亏没有流血。
图1
交班以后,责任护士小C在患者的右手背重新留置了一枚留置针。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脱落,小C想了一个办法,让家属买了一卷自粘胶带(价格约10元多),并将绑带固定成“手套”状。家属看了以后很满意,这下就不用担心再脱落了。
方法如下
步骤一: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贴固定。在敷贴外面缠上自粘胶带。留置针穿刺点处剪出圆形小孔,以方便评估穿刺点。见图2。
图2
步骤二:将绑带剪个大孔,大拇指从中穿过。见图3。
图3
固定妥当,正面效果图见图4,侧面效果图见图5。
图4
图5
7大留置针固定要点
留置针虽然操作简单,但临床上常常存在固定不规范现象。
有研究显示,不规范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固定时未以穿刺点为中心、穿刺点被遮挡、张力性固定、敷料卷边、未 U 型固定或压迫静脉、未桥式固定肝素帽、肝素帽未高于导管头端、小标贴未在隔离塞尾端、未注明置管信息等现象。
分享了一张留置针固定的 5 个要点,方便大家理解:
留置针固定:一个中心,7 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贴膜以穿刺点为中心进行固定
操作要点:碘伏消毒皮肤,待干 30~45 秒(切记消毒剂要自然待干),穿刺。
穿刺成功后,注意 U 型无张力持贴膜,无张力垂放,对准穿刺点进行固定。贴上贴膜后,按照留置针走形对贴膜进行塑形固定。
塑形手法:右手大拇指及食指顺着针的底座中心向下或向上按压,轻捏透明敷料下的导管接头突出部位及隔离塞,使透明敷料与接头、隔离塞和皮肤之间充分粘合。
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塑形之后撕掉贴膜上的那一层塑料保护膜,边撕边框边按压。
要点 1:贴膜封闭隔离塞
提醒:贴膜要将留置针针座部分全部覆盖,以形成一个完整封闭的无菌区域。针座外露容易造成穿刺点感染,也容易使贴膜卷边造成留置针滑脱。
要点 2:延长管 U 型固定
提醒:U型固定延长管是利用物理学 U 形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内只有一种液体时,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U 管左右两边压强相等,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这样能减少导管内回血。另外,延长管U型固定能避免接头对穿刺静脉造成的压迫,以免长时间压迫影响血流回流。
要点3:Y型接口朝外
提醒:该要点只针对Y型接口的留置针,目的是避免Y 管部分对穿刺静脉造成的长时间压迫。
要点 4:肝素帽位置须高于导管尖端
延长管 U 型固定,将肝素帽固定在留置针软管尖端上方,输液结束将封管夹夹在靠近穿刺点位置,各个要点综合,可阻止血液回流,减少留置针回血、堵管等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要点 5:固定时使用高举平台法
肝素帽及 Y 型接口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输液器材与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减少了输液过程中因重力作用导致牵拉引起的贴膜卷边的发生。
要点 6:封管夹靠近穿刺点
研究显示,封管夹的位置影响留置效果。
封管夹在静脉留置针的远段(延长管后 2 /3 段)夹管,导管回血及堵塞发生率明显高于在静脉留置针的近段(延长管前 1 /3 段)夹管,提示不同夹闭部位是导致留置针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血、堵塞的因素之一。
建议输液结束常规正压脉冲式封管后, 应将封管夹夹闭在静脉留置针与延长管交接处。
要点7:标注留置日期、时间
提醒:操作规范要求透明敷料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及穿刺者姓名,笔者认为签上工号更为合适。
小结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注意改进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能减少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延长,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耿洁. 高举平台法在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作用探讨. 全科护理,2017,15(30).
2.牟凌. 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 上海护理,2010,10(1).
3.张美萍,魏小闵,等. 浅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改进临床应用体会.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3).
4.钟文豪. 静疗小组在提高静脉留置针固定规范中的应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35)
来源:护理时间,丁香护士,部分内容来源于原创作者雪仔;(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1113865361,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