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点击手机页面右上角,可以选择朗读本文)
音频 在本页底端
最近,由马伊琍、周依然和于适领衔主演的热播剧《我的阿勒泰》大火!
剧中选景地喀纳斯、禾木村、白哈巴村、可可托海等景区,点缀着很多原生态的小村落,古朴纯净,风景如画,受该剧的热播效应影响,旅游旺季直接提前到6月。
《我的阿勒泰》开播以来,“阿勒泰”地区在全平台搜索热度上涨超一倍,机票预订量,环比增长两成,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一倍,直接赶上五一最高峰,相关旅游产品销路走俏,无疑给“阿勒泰”地区的旅游热度再添一把火!
《我的阿勒泰》原著作者,李娟,也数度登上热搜,为大众所熟知!
李娟,四川乐至人,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
她童年的境遇并不乐观,五岁时说话还仍不流畅。
因此,常常成为他人调侃的对象。
由于家庭贫困,在新疆上过幼儿园之后,李娟去了四川的外婆家,童年基本与外婆相依为命。
上小学后,因成绩太差,被老师区别对待。
放学路上,被男同学霸凌,“当作人肉沙包踢来踢去”。
回到家里,又常常被醉酒的后爸喝斥、辱骂,给她的身体带来了伤害,在心灵上更是留下了深深的创伤!
在小学一年级的某一天,她意外地翻到了一张尘封的旧报纸。
她好奇地凝视着那些陌生的符号,然后鼓起勇气,凭借自己刚学会的几个汉字,逐一读出,令她惊讶的是,这些字竟然能拼凑成一句她勉强能理解的话语。
小学二年级时,李娟每月都会给远方的妈妈写信,写作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埋下。
初中时,她的一篇关于穿凉鞋的文章,第一次在校刊上发表了,因此受到了鼓励,经常向学生读物投稿,此后虽未发表,但她没有气馁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这一爱好!
高中时,尽管她文笔很好,但是她的文科成绩并不好,最关键的是,她不适应学校里的教学环境。
在周围“考大学”的紧张氛围中,她却在为人生的意义而苦苦思索。
内心的茫然和不安让她在课堂上心不在焉,课后作业也变得敷衍了事,自然也成了班上的学渣。
高中辍学之后,妈妈带着年迈的外婆和年幼的李娟,来到地广人稀的“阿勒泰”地区,开了一间流动的杂货铺。
她帮助母亲经营小卖部,干过车工、服装厂工人,兼做裁缝,与牧民一起转场。
在那里,她们做着牧民的生意,同时也风餐露宿,经受着各种“荒野求生”的考验。
生活的艰辛与无助中,李娟找到了自己的救赎“写作”,这些常人不曾经历过的生活,都成为她宝贵的写作素材。
每每感到迷茫的时候,她就用笔尖记录下了自己的生活和经历,用文字构筑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也尝试着去投稿,一点一点地靠近心中的那个作家梦。
1999年开始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
2000年,中国作协副主席,《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选了李娟的文章《九篇雪》发表在《人民文学》上。
随后,在新疆作家刘亮程这位伯乐的促成下,李娟的第一本散文集《九篇雪》于2003年面世。
2003年,李娟从乌鲁木齐回到家,在朋友帮助下,一边担任地委宣传部办事员一职,一边开始了网络写作之路。
她在“小众菜园”网站上发表文章,无意中结识了作家陈村,被引荐开始在《文汇报》写专栏,逐渐被广大读者所知,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2007年,李娟为了追求创作的灵感源泉,毅然辞别安稳的办公室工作,重返她心心念念的草原。
在这片无垠的旷野上,她与哈萨克牧民扎克拜妈妈一家,共度了三个月的时光。
那三个月里,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草原的每一缕阳光、每一丝风声,将草原的细腻纹理深深地刻印在心灵深处。
2010年7月,她推出了散文集《我的阿勒泰》,碎片化的文字勾画出阿勒泰的诗意与野性,描绘出在阿勒泰生活的点滴与感悟,让读者感受到她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意,展现出李娟坚韧不拔的精神,随遇而安的豁达气质,抚慰了无数读者的心!
同年冬天,李娟再次踏上征途,跟随哈萨克族牧民居麻一家,前往乌伦古河以南120公里处的冬牧场。
她住进了地下一米深的地窝子,与牧民们共同度过三个多月的艰辛岁月。
李娟历时三年多,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完成了53万字的《羊道》三部曲。其中,《春牧场》和《夏牧场》相继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于2018年8月,荣获了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杂文奖。
李娟,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从小就有着独立自主的个性,对生活充满了自己的向往和追求,“去爱、去生活、去受伤”,正是这位辍学作家的真实写照!
本音频来源于抖音“彼岸诵读”
您的打赏支持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感谢
山未孤、小江、平凡的世界、Frank、生逢盛世、茶人等
这首好听的音乐送给大家!
按三角形 收听音频节目
精选文章
不一样的“三国”(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