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点击手机页面右上角,可以选择朗读本文)
音频 在本页底端
潘玉良,原名陈秀清,祖籍安徽桐城,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
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失去了唯一的依靠。2岁那年,她的姐姐猝然离世,留给她无尽的孤独;
随后,家里的小店关了门,母女二人失去了经济来源,靠着母亲的绣花技艺,相依为命,勉强讨口饭吃。
8岁时,母亲离世,她被舅舅收留,更名张玉良。
13岁时,被赌棍舅舅骗到安徽芜湖,卖入怡春院作烧火丫头,在妓院的4年中,她拒绝接客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受尽凌辱折磨。
17岁前,潘玉良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直到1912年的一天,她的人生轨迹才有了转变,认识了新到任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
潘赞化是同盟会会员,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这个男人改变了潘玉良的一生!
1913年,潘赞化将潘玉良救出火坑,并与之结为伉俪,陈独秀为证婚人。
婚后她也秉持随夫姓的旧俗,将自己的名字改为了潘玉良,成为了潘赞化的小妾。这年,潘赞化28岁,潘玉良18岁。
1918年,23岁的潘玉良,考入当时中国最高艺术学府——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她的命运再一次发生转变,画画的天赋开始显露,她的素描画,受到师生一致赞扬。
1921年,26岁的潘玉良考取法国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带着留学津贴,踏上了去巴黎求学的征途,不久后,便认识了同学徐悲鸿。
1925年,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师承绘画大师康洛马蒂,成为罗马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位中国女留学生。
1926年,潘玉良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
1928年,潘玉良学成回国服务,先后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举办了中国第一次女性油画家个展。
1936年,潘玉良和同样任教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张大千结识,二人成为好朋友。
1937年,42岁的潘玉良带着伤痛与失意,再次出国远行,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以及自己的画展,从此旅居法国40多年,再也未能回到她热爱的祖国。
期间,潘玉良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获得国际奖项,并参加法、英、德、瑞士及日本等国画展。
1950年,潘玉良在四国开展了巡回画展,获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艺术圣诞奖,在巴黎获得了巴黎大学的多尔丽奖,潘玉良的作品在国外得到了认可,取得了巨大的反响。
1959年,为张大千雕塑头像,现存于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同年,在得知丈夫潘赞化病逝后,她悲痛欲绝,叹息道:“人生的路,好难走。”
1964年,中法建交,首任驻法大使黄镇与潘玉良是上海艺专的同学。黄大使几次去看望她,向其介绍祖国的发展情况,离开祖国近20年的她,顿生回国探亲并从事创作之念。当回国手续快办好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中止了她的回国进程。
1975年,潘玉良在法国巴黎八区MONCEAU公园里的画廊中举办个人画展,法国文化部官员、外国驻法外交官、法各届人士前往观展。此次展出潘玉良大量的画作及雕塑,受到来宾的一致好评。
1977年,潘玉良病重,医生已不允许她再作长途旅行。回国的宿愿未了,是她饮恨终生的事,她希望百年后,使馆能协助将其作品运回祖国。
1977年7月22日,潘玉良在贫病交加中,带着无限遗憾离开了人世。
她的同居好友王守义花重金在蒙巴纳斯公墓买了为期100年的墓地。
墓前大理石的墓碑上镌刻着中法两国的文字“艺术家潘玉良之墓”及她生前为自己作的雕像。
潘玉良旅居法国50多年,始终热爱祖国。
1985年,潘玉良的遗作共计2000多件运回潘玉良丈夫的故乡安徽,由安徽省博物馆负责接收。
1994年,潘玉良的故事,被拍成了电影《画魂》,由巩俐与尔冬升主演。
真实的潘玉良,不算美,厚嘴唇,眼睛细长,塌鼻梁,可是她的才气与品格,无人能及,艺术深入她的骨血。
潘玉良虽出身低贱,却一身傲骨,用自己的一生,争来一个尊严;用不屈的心,换来一世绚烂!
潘玉良的名字,不会被忘记!
您的打赏支持
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感谢
乐天派、百利牙科、泉水叮咚、叶文、大白、陈耀华等
这首好听的音乐送给大家!
按三角形 收听音频节目
精选文章
不一样的“三国”(00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