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西镇“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牢牢把握“五社六站”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统筹阵地融合、功能融合、服务融合与机制融合,致力于为“老小困残”服务群体与社会各界之间搭建养老、儿童、救助、志愿、慈善等重点领域的爱心桥梁,形成紧密的服务网络,开展“一站式”综合服务,为特殊困难群体赋能增效,提升“老小困残”服务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
经过前期入户调研走访,“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建立需求库,定期上门关怀困境老人。社工们为村社独居、空巢、困境老人送去米面、食用油、牛奶、点心、清洁工具等生活物资,同时将代买药品、清洁卫生、便民理发等生活服务送上门。在与老人们的交谈中及时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所需和实际困难,通过入户探访、个案服务的形式精准评估困境老人需求,为其进行精神慰藉、社会参与、能力提升等服务,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与其建立信任关系。结合困境老人共性需求,组织开展了“爱心义剪”“政策宣讲”“冬日送温暖”等各类关爱活动9场,鼓励引导老人积极参与村社组织的各类活动,完善以邻为伴、与邻为善、互帮互助的老年人互助支持网络,让夕阳余晖更加灿烂。
为了深化感恩教育的效果,学校还特别开设了“感恩课堂”。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深入体验不同角色的生活,如扮演一天的家庭主妇、工人、医生等,体会各行各业的不易与艰辛。这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学会了换位思考,更加理解他人的付出与努力。
针对辖区救助对象,“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排和调研,详细了解困难群体当前状况以及需求,建立专属档案,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优势,走进服务对象家庭,开展心理疏导、资源链接、社会融入、爱心帮扶等服务。针对特困人员和低保户,社工不定期开展上门慰问,链接爱心企业、公益慈善机构提供生活用品赞助、陪伴关爱等服务;针对因重大疾病导致家庭困难的服务对象,积极帮助其申请大病救助金,解决其燃眉之急;针对身体情况良好的长者,社工会邀请他们参与村社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交到朋友、敞开心扉、收获快乐。同时,在社会救助政策的宣传过程中,做到精准识别,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类型开展个性化服务。对原有救助对象开展常规救助服务;在上门探访中发现新的符合政策的救助对象,及时给予政策宣传、帮助协同申请;对于不符合政策却需要救助的群众,通过申请临时救助、链接服务资源等方式给予救助。面对不同的救助需求,社工对服务对象的经济、心理等情况进行准确细分,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用实际行动帮助救助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社会救助帮扶精度和温度。
志愿服务是发展社会事业、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是构建社会和谐不可或缺的部分。2024年中和西镇“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积极链接内外资源,吸收发展志愿者32人,组建了“爱心接力”“旭日暖阳”和“星光”三支志愿服务队伍,围绕居家养老、困境儿童教学、入户探访等方面,运用个案、小组等专业方法,开展“上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爱心义剪”“医疗缴纳”“居家环境改善”“节日送温暖”等志愿活动9场,受益300余人,有效提升了居民群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以志愿服务凝聚各界力量,共同创造新时代新农村美好生活。
“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基于“人”与“资源”的服务构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挖掘村社居民需求与内外资源,分析供需矛盾,争取实现服务“供需”对接。积极链接社会慈善资源,为服务对象争取到达拉特旗教育基金会及扬帆公益基金会慈善基金2万余元;并通过募捐、赞助等形式,为困难家庭提供价值5000余元的日常生活用品、保暖衣物、学习用品等物质帮助。这些慈善资源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让许多身处困境的人们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中和西镇“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为重点,依托“五社六站”服务模式,多措并举做好“老小困残”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工作。未来,“五社六站”综合服务中心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进一步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升社工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积极争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了解居民需求,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
编辑 | 乔婷
校对 | 贾海、马硕奕
审核 | 李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