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庆油田
有这样一群特殊的石油人
他们胸前佩戴着
熠熠生辉的党员徽章
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他们是油田发展的中流砥柱
是攻坚克难的排头兵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
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
对党的忠诚和对石油事业的热爱
共产党员是他们共同的名字
今天
和小编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冬日里的巧思
在冰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名震四方,吸引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而在采油二厂第八作业区,也有一处别样的“冰雪小世界”,引来员工的称赞。
前些天,维修班班长张劲松带着几名员工,拿着简单的工具,一头“扎”进了班组旁的雪地里。他们没有专业的冰雪雕刻技巧,全凭内心的热情与无限的创造力。一锨锨雪被堆积起来,雕琢成形态各异的宣传板,晶莹的冰块被打磨成玲珑剔透的冰灯。寒风吹红了他们的脸颊,却冻不住大家的欢声笑语。从设计造型到精雕细琢,每个环节都充满着大家的奇思妙想,每一次协作都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这个小小的冰雪天地,虽无法与声名远扬的冰雪大世界相媲美,却承载着维修班全体成员的深情厚谊与团结一心的精神。在这里,寒冷的冰雪化作温暖的情谊,成为员工心中独特的冬日宝藏。
井场上的热餐
在采油三厂“大干50天,上产 100吨”的号角声中,第八作业区测调班迅速响应,成立了偏调会战小组。又是一个周末,为了确保偏调任务的顺利完成,测调班的干部员工主动放弃休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岗上,开始了平凡而又忙碌的工作。
“小贺,都快11点半了,咋不见付军和夏文举他们回来吃饭?”测调班党支部书记李莲霞着急地问。
“书记,他俩是党员,干活儿最‘拼’,估计还在井上。要不咱去食堂打点儿饭送过去?”班长贺东生答。
“快,咱这就去!”李莲霞应道。
二人赶到井上,只见付军在测试梯上,夏文举在扶钢丝。因天气寒冷,防喷堵头结冰,仪器下井困难。付军戴牢安全帽、系紧安全带,站在平台上,按规范艰难地往井下塞钢丝。寒风冻僵了他的手,他就搓搓手接着干,塞了400多米钢丝,仪器终于能够自由起下了。
12时,贺东生招呼他俩吃饭,李莲霞递上热气腾腾的饭菜,饥肠辘辘的二人接过便狼吞虎咽起来……
廿二载的承诺
扎根电力生产一线22载,从配电线路工成长为基层队骨干,电力运维分公司电力运维三部电工一队队长王志昊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坚韧精神,为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贡献着力量。
参加工作以来,王志昊始终凡事想在前,干在先。根据巡线基础资料,他与员工对农耕地、低洼地、走向不合理等问题进行现场实地勘察。对线路问题细致分析后,制订整改方案。
不管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面对任务,他总是全力以赴。在他的字典里只有“坚持”和“拼搏”。
有一回,北六变联络乙线3554线路因外力破坏使电杆断裂造成速断跳闸,他与员工第一时间到达抢修现场,进行冒雨抢修。暴雨浸透了工服,可没有浇灭他的冲劲儿,在他正确指挥和多名员工的配合下,电杆断裂故障仅用了两个小时就迅速完成抢修,一次送电成功。
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油保电的承诺,他以履职为笔、尽责为墨,书写着对油田电力事业的火热情怀和无限忠诚。
刘队长的“标配”
在物资公司银浪仓储分公司机械一队队长办公室的地面上,一双沾满泥土的工靴格外显眼,那是队长刘昕从原煤、砂石等物资作业现场归来的“标配”。
机械一队任务艰巨、安全风险高,身为最年轻的队长,刘昕始终迎难而上。面对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的困境,他扎根修理班潜心钻研。经仔细观察,他找到了设备衔接部位在作业颠簸中易松动、螺丝频繁折断的症结,进而推行“专题化”设备维保法,对卡瓦螺丝故障展开专项检修,对 15台推土机的75个点位逐一排查,精准复位6处轻微松动。针对黄油加注监管难题,采取集中加注模式,由专家组统一把关。一系列举措显著降低了设备折损,修理次数锐减19.4%。
每逢值夜班,刘昕总会按规定在料场巡视几圈,与操作手并肩坚守在保供一线。尽管工作艰苦,他却时刻铭记党员身份,“党员就得敢啃硬骨头,无惧困难”,正是他的真实写照。他以实际行动彰显党员担当,引领机械一队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中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从勘探开发的一线战场
到后勤保障的各个岗位
油田党员们始终冲锋在前
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言
相信在他们的引领下
油田的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私信小编)
文字丨记者 高睿 王玉
素材丨通讯员 沈超 刘洋 高超 龙瑀
编辑丨屈庆华 李茵
审核丨李艳艳
监制丨袁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