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花,又称喜花,以蚕丝为“肉”、铜丝为“骨”,瑰丽多姿。吴悠介绍,绒花制作的技艺早在唐朝时期就有了,那时称为宫花,主要使用蚕丝线等制作。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衣着服饰发生了改变,绒花曾一度“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如今随着汉服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到绒花的美。
在美观与精致的背后,一件绒花作品的制作却并不简单。制作一朵直径约10厘米的绒花,需要经过劈绒、理绒、刷绒、勾条、打尖、传花等工序,差不多要花两三天时间。吴悠说,铜丝需用大锅提前烧软,生蚕丝也要先染色晾干后,才能开始制作绒花。
制作时,用两头捻成麻花状的铜丝,夹住排布均匀的熟绒,等距放置好若干根铜丝后,吴悠再用剪刀小心剪下,用手反复搓捻铜丝两端,最后用木板对铜丝进行搓擀,呈螺旋状的熟绒才能变得饱满丰盈,一根“肉嘟嘟”的绒条便完成了。
为了让绒花看起来栩栩如生,每一朵绒花的“绽放”程度,吴悠都需要反复用镊子调试比较,枝叶则可以用镊子、剪刀配合制作出形状后,用夹板熨斗烫平。这样制作出来的绒花,扁平的枝叶与丰盈的花朵搭配起来相得益彰,更显绒花俏皮灵动、活色生香。
“我能够制作绒花,算是家族传承。”吴悠介绍,绒花制作的技艺传自老一辈家人,她从小就耳濡目染。因为喜欢制作绒花,2017年,她专门去南京学习了绒花这门传统技艺。
“古风绒花不适合日常佩戴,我就结合发卡、胸针、耳坠、礼帽等,在样式上进行改良,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更多场合佩戴。”在吴悠看来,传承绒花技艺,要把它温婉雅致的美巧妙地应用在当下生活中,让非遗之花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绽放。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如需转载,私信小编)
文字丨记者 王玉 高睿
素材丨通讯员 魏承彬
编辑丨屈庆华 李茵
审核丨李艳艳
监制丨邱成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