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大理龙尾关
今年81岁的龙尾关古城保护协会名誉会长罗纲,从小就生长在龙尾古街,随着年岁的增大加之腿脚不便,他搬离了龙尾古街。每隔一段时间,罗纲都会拄着拐杖,回到古街看看曾经的街坊邻居,吃一吃自己想念的美食。
穿过人群,沿着古道向上走,踏过一块块青石板,罗纲渐渐远离背后的高楼大厦。街巷两旁的老旧古屋保留着老下关最原始的风貌,屋顶上青石灰瓦间的杂草丛生,老人们围坐着晒太阳聊天,尽显平淡生活的轻松愉悦。从这些斑驳朴素中可以窥见龙尾关的过往。
“龙尾关建关在唐开元年间,历史上,龙尾关是南诏国阁罗凤修建起来抵御侵略的关隘,南诏与唐朝的‘天宝战争’就是在龙尾关打败了李宓将军的大军,就此带来了文化的更迭和人员的交汇。”望着眼前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龙尾古街,罗纲回忆起了历史。
龙尾关是南诏都城的南大门,原为南诏时期所筑的防御性城池,负山阻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是防卫大理的重要关隘,是南诏对南御敌的天堑,是古代西南边疆地区防卫型城堡的重要代表,是兵家必争的要塞之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龙尾关还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既是进藏的茶马古道,更是商贾云集分散物资的重要城关,从北而来的中原文化,与从西而来的少数民族文化因茶马古道在此相遇,比较繁华。抗日战争时期,好多内地的商号都往我们这边撤,当时下关外地来的商号有1200多家。在整个龙尾关地区以西洱河为界,河的南边属于关外,河北这边属于关迤。”罗纲说,“龙尾关我们通常叫‘一关两街十六个巷’,一关是龙尾关,两街是龙尾街和中丞街,有十六条巷道分布在两边。”
龙尾古街的主要街巷为龙尾街、中丞街两街和西门、大井、菜园、红土坡、小井、龙泉六巷,龙尾——中丞街为街区中轴主街。如今,龙尾街入口处有许多小吃店、摆菜摊,充满了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中丞街传统街巷格局及空间保存较好,街巷空间尺度适宜、沿街建筑景观界面错落有致;西门巷口在龙尾街终端,巷中有很多古树;大井巷在出寿康楼往西,以大井(古井)得名;菜园巷位于大井巷对面,支巷多,留存古建筑较多;红土坡由中丞街往西,地势渐高,古树庙宇众多;小井巷在红土坡东;龙泉巷在红土坡以北,巷口有魁星阁……龙尾古街上的玉龙书院,是大理历史上的八大书院之一,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有建筑已毁,旧址依存。“这个书院曾经培养的人才很多,但是现在就只留下了八字墙,还有这几级台阶。”望着眼前曾经的玉龙书院,罗纲感慨万千。
在龙尾古街上,房屋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结构,“大夫世第”院落、赵雪屏故居、石简故居、杨炳勋宅等作为挂牌保护的历史建筑,传统格局及整体建筑风貌保存相对完好,但部分建筑也因长期无人居住而年久失修显得残旧破败。
“为了对龙尾古街进行保护,我们对街区的21处老宅进行挂牌保护,像大德堂药室,它是在咸丰年间就有了,所以我们对它进行挂牌保护,院子里面全部保护下来了,房屋古建筑都修缮保护好了。过去,像大德堂这样的药室在整个中丞街、龙尾街有十多家,连成一排,都是行医。”罗纲说。
走在龙尾古街,就像走进了一个旧梦。脚下的青石板路,每一块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它们见证了太多的变迁,却依旧坚固如初。街道两旁,年代久远的老宅,每一扇厚重的门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
一群游客一边拍照一边好奇地说:“好多人家门口都有这个石台,会不会是为了取暖?”“我觉得应该是歇脚用的,人可以靠在石台边上,把身后的背篓架在石台上面。”听到游客的对话,罗纲停下了脚步,告诉他们:“门口有这个石台说明这家人在古时候是做生意的,石台是用来摆货物的地方。早上起来打开石台上的小门,把货物摆放在石台上,晚上再把石台上的货物收进去,像这块石头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很讲究,很有年代感。”
古街、古巷、古井、城楼、书院、民居、庭院,这座古朴的关隘,隐藏在喧嚣之中,悠然自得。如今,在这座时光缓慢流淌的龙尾古街上,一些古老的院落经过整修,变成了人们享受生活的惬意民宿。
“这个房子的原主人姓王,是我们龙尾街王家的,一家做生意的大户人家,为了保护古院落,通过动员院子里居住的人们都搬出去了,院子腾出来以后市里面就进行了提升改造。”在龙关九号民宿里,罗纲和民宿负责人施沛斌聊着这个院落的历史。“现在龙尾关的名气越来越大,来这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寻找历史留下的痕迹,都喜欢这里的休闲情怀。”施沛斌说。
临近中午,罗纲吃了一碗自己想念已久的卤饵丝和烤肉,心满意足地去看望自己的老同学李志超。在龙尾古街上,他们两家住对门,两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如今,两人已是耄耋之年。老同学相见后,李志超立马邀请罗纲欣赏新画的水墨画。
“这幅画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黑龙桥。老同学,看看,还有没有印象了?”
“一看到这幅画就相当亲切,相当熟悉了,以前黑龙桥边上的那一排房子至今我还有印象。南门遗址,建于唐、兴于明、毁于清同治十一年,这个桥古代叫清风桥、青石桥,我们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一座桥了,玉龙关是后面毁了。”
两位老人在街边一边欣赏着画作,一边回忆着童年的趣事。讲到高兴之处,两人携手一起走到了如今的黑龙桥上,望着西洱河水缓缓向远处流去。
来源:大理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