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对“如何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下一步有何考虑?”等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会上指出,截至2024年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将强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将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防控工作,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提问
封面新闻记者:请问接下来畜牧业生产走势如何?接下来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回答
在生猪生产方面。为促进猪肉市场供需平衡,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将能繁母猪保有量目标由4100万头调减到3900万头,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下一步,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与市场调产量协同发力,继续盯住全国3900万头的能繁母猪保有量这个产能“总开关”,引导养殖场户及时调整养殖规模和出栏节奏,推动供需更好匹配。
春节假期快到了,进入到了肉品消费旺季,农业农村部将强化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肉品消费安全。冬春冷季还是动物疫病高发期,我部将组织开展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等防控工作,实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尽免”,稳住防疫工作的“基本盘”,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
深读政策
“政策稳产能、市场调产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10月25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李敬辉就“农业农村部将采取哪些举措稳定生猪产量?”这一问题进行了回答。他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坚持“政策稳产能、市场调产量”,多措并举稳定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具体措施主要是三句话、九个字:一是强监测。加密生猪生产和市场形势调度分析,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二是稳产能。指导各级落实分级调控责任,把住能繁母猪这个调控“总开关”,保持生猪产能处于合理水平,提前部署防范和应对明年春节后可能出现的产能阶段性过剩、猪价大幅下跌问题。三是防疫病。秋冬冷季猪病易发高发,指导强化生猪养殖、运输和屠宰环节清洗消毒,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风险。
强化畜禽屠宰及肉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1月7日,农业农村部组织召开了全国畜禽屠宰及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及时发现问题隐患,第一时间核查处置,切实把肉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在春节前组织一次全面拉网式检查,及时排查整治“瘦肉精”和畜禽屠宰风险隐患;建立完善明查暗访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指导企业整改提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第一时间跟进核查处置;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提升肉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强化督促指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切实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12月19日,农业农村部在京召开2024年全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总结会。
会议强调,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巩固拓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果,全力以赴抓好畜间布病等重点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统筹抓好外来病防控和季节性常见病防治,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要充分发挥国家监测站点作用,科学准确做好监测预警;积极稳妥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改革,有效落实强制免疫制度;深入开展疫病净化和区域化管理,不断提升各环节生物安全管理水平和区域综合防疫效能;狠抓检疫监督重点任务落实,因地制宜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强化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规范处置突发情况。
提问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我国正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农业是重要领域。请问对于农业发展绿色转型,下一步有何考虑?
回答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近期,农业农村部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这个意见明确了4个方面10项重点任务。下一步,围绕文件落实我部将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资源保护。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准安排农业生产活动,重点是加强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利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广高效节水技术,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修复农业生态系统,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二是抓清洁生产。统筹推进科学施肥增效、农药减施增效、地膜科学使用、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处置,实现经济生态双赢。
三是抓循环利用。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林下养殖、猪沼果循环等复合种养模式,还要强化农村生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生活有机联结循环。
四是抓产业转型。大力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进重点农产品质量分级,推动农产品加工流通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
细读政策
目标:到203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到2030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明显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实现这一目标,要强化政策引领、技术支撑、典型示范、主体培育,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提升处理能力。持续深入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农膜科学使用处置等重大行动。整区域整建制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一步提升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利用设施装备水平。同时,培育一批开展粪肥还田、秸秆收储和利用、农膜回收处置等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主体,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组织运行和联农带农模式,形成发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的技术模式、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加强农业废弃物处理及高值利用关键技术装备科技攻关,重点突破轻简化低成本收集转运、高效清洁转化、循环固碳以及高值利用等技术装备和产品,集成适用于粮食主产区、规模化养殖场、设施农业园区、第三方集中处理等不同场景的成套装备与技术模式,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开展农业废弃物高值转化、肥料化还田利用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进一步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三是健全长效机制。强化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完善多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推进格局。健全农业产排污、废弃物资源、地膜残留等调查监测机制,持续开展秸秆还田、粪污产排污与粪肥还田、农膜残留等长期定位监测,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台账,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