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说说|《遥望比邻——钱学森与星际航行展》⑦

文摘   2025-01-24 15:51   浙江  

新展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前言


“飞天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战国时屈原抬头《天问》,再到明代万户勇敢的人类第一次固体火箭式飞天尝试,“敢上九天揽月”,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不停追逐着飞天的梦想。


钱学森先生,是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的第33代孙。作为大科学家,他享誉海内外,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仰望天空,星汉灿烂。本次展览从科学幻想和艰苦实践出发,揭示一代伟人钱学森的星际航行“飞天梦”如何照进现实。

07

“神舟”飞天,筑梦苍穹



当然也会有人认为恒星旅行本身就是幻想,他们的理由是:恒星旅行的科学技术条件还不完备,现在还无法实现,所以是幻想。要是这样的话,那倒又不能因为一件事是幻想而不去介绍和讨论它了。这里的缘故是今天的幻想也可能是明天的事实,科学技术是不断前进的。如果我们绝不谈幻想,那就是拒谈今天不能实现而明天可能实现的事,那就是“闭关自守”,永远不知道向前看了。其实幻想中也有实事的萌芽,像恒星旅行这个幻想中更就有光速火箭这样一个确实的要求。我们的工作在于把幻想里的实事逐渐扩大,使萌芽生长,而终于把幻想变成事实。这也是理论结合实际的道理了。


——钱学森 《星际航行与科普工作》


说明:1941年,钱学森在存放论文终稿的纸袋上写上“Final”,但随即意识到对科学真理的探求永无止境,于是又写上了“Nothing is final”。



星河苍茫,宇宙浩瀚,在逐梦苍穹的征程上,一代代航天人不断地奉献着智慧,挥洒着汗水。在几十年的不断奋进中,他们将幻想照进了现实,成功实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巡天。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航天员们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在太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那么,这些“飞天英雄”都有谁?他们又留下了怎样的太空“足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

2003年10月15日 中国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 我国实现“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2008年9月27日 中国航天员首次实施空间出舱活动

2011年11月 我国突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 首位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

2013年6月20日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

2016年6月25日 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2016年9月15日 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发射入轨

2016年10月17日 中国航天员完成为期33天的中期驻留任务

2017年4月20日 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成功

2017年4月27日 我国首次实现推进剂在轨补加

2020年5月5日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

2021年4月29日 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

2021年6月17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10月16日 首次验证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2022年7月24日 空间站首个科学实验舱——“问天”发射成功

2022年11月12日 首次实现两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2年11月30日 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2023年12月21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舱外维修任务


这一个个身影,书写着中国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辉煌历史。然而,从蔚蓝星球向浩瀚星空的探索却远不止于此,神秘的太空画卷还在徐徐展开,向我们展现更多的奥秘,请期待下一期的精彩讲解。


一起逛展去

日期:2024年11月18日—2025年3月31日


地点:钱王祠依光堂


交通:可自驾至“钱王祠停车场”


建议绿色出行,可乘坐公交(4、12、25、38、42、102、314等)至“钱王祠”站下;乘坐地铁7号线至“吴山广场站”C出口或1号线至“定安路站”B出口,再步行少许。

排版编辑:金佳瑛

水韵西湖
杭州西湖的湖面水域,湖中三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以及沿湖的湖滨一至六公园、柳浪闻莺公园、钱王祠的相关景区旅游服务和信息发布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