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路司法所 | 把握好“四对”关系 永葆普法为民初心

政务   2024-12-06 16:52   宁夏  


2024年以来,育才路司法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实际,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普法新理念、新方法、新路径、新载体,实现普法内容与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同频共振”,为奋力谱写法治惠农平安惠农新篇章凝聚磅礴法治力量。















































铸“法”为盾,在“上”与“下”间谋实策,
服务群众有“厚度”


育才路司法所坚持示范引领,以“上”率“下”。



一是开展“头雁”工程,在党工委干部学习会前、干部职工会前开展“会前10分钟学法”制度,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培训班,着力加强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的法治素养。


二是实施“赋能”工程,聚焦街道综合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联合法律顾问、“八五”普法讲师团等专业力量,开展“每月讲法 以学促案”法治交流活动,加强信息共享,增强执法能力,减少辖区执法盲区和漏洞。



三是聚焦“强基”工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调解条例》为主要内容,每季度组织开展“法律明白人”暨人民调解员培训班,提升“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在法治宣传、纠纷化解、法律服务中的能力和水平。




寓“法”于乐,在“减”与“增”间出实招,
服务群众有“力度”

7月3日,在惠农区文景广场,由育才路司法所自编自导的普法小品《安全莫耍小聪明》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参演人员表示,小品以生活趣事为切入点,将生涩的法条以幽默的生活场景还原,短小精悍、针对性强、寓教于乐,易于群众理解和接受。今年以来,育才路司法所聚力推动普法提质增效,减少普法“大水漫灌”式的不深不精不细。




一是创新形式,开展情景式演绎式法治文艺活动,围绕情感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债务纠纷、物业纠纷,开设“社区模拟法庭”3期,让居民“沉浸式”感受法治的力量。


二是提升服务,着力加强重点人群、重要场所的法治宣传教育,以晨练老人、商户经营者、车间工人、外卖小哥等人群为重点,“面对面”普及有关文明出行、消防安全、工伤认定等方面的法律知识。



三是丰富载体,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模式,制作推广普法表情包30余个,通过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幽默俏皮的内容和语言,让广大受众在聊天中愿意用、喜欢用,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



循“法”为章,在“热”与“冷”间寻实感,
服务群众有“温度”


信息化时代下,法治宣传教育不仅要充分把握受众心理和习惯,紧跟热点问题释法明理,还要以基层实践为基础,加强简单法律知识的普及。




一是紧抓热度,围绕“邯郸初中生杀人”“AI换脸”“网络空间侮辱英雄烈士”等全国影响力突出的大案要案、当下新发多发的热点案件,及时制作简明扼要的“法律风险提示卡”,通过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式进行热点释法,提升广大居民的防范意识,今年以来,司法所工作人员共发放“法律风险提示卡”730余张。


二是贴近群众,结合今年辖区多起民间借贷纠纷、婚恋纠纷以及居民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司法所工作人员加强“借条的诉讼时效是3年”“分居多年不代表自动离婚”“买到过期食品可以十倍索赔”等冷门法律小常识的宣传普及。避免“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思维,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程序法的普法教育,推进“看得见的正义”深入人心。



以“法”惠民,在“常”与“长”间求实效,
服务群众有“广度”


法治宣传教育既要常抓不懈、开展日常普法,又要下长久之功、健全长效机制,把“常态化”与“长效化”更好地结合起来,育才路司法所贯彻“见缝插针”式普法模式,将普法融入各环节、全领域。不断推进辖区居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帮信罪是电信网络犯罪的帮凶,目前已成为各类刑事犯罪中起诉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所以大家切记有些‘忙’不能帮!”在对社区矫正对象走访结束后,司法所工作人员走进银河苑金鼎包装帮扶车间,对车间工人开展“面对面”专题普法。“调解矛盾纠纷讲情也讲法”,通过和街道、派出所搭建“一联两室”矛盾纠纷调解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内容,并贯穿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过程,今年以来,开展普法讲座19场次,法治宣传30场次,调解中普法65次,法律援助中普法43次,走访中普法330余次,引导辖区居民在“衣食住行娱乐游”等日常生活中强化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承担社会责任,推动“法律即生活、生活即法律”深入人心。



来源 | 育才路司法所

监制 | 马丽君

审核 | 王   瑛

编辑 | 丁丽红


法治惠农
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文化,提高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