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来源于南审学务公众号
首届"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
征文比赛
获奖作品展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讲话精神、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学生工作处开展的首届“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征文比赛已圆满落幕。
🏆恭喜获奖同学🏆
✨也感谢参赛同学的积极投稿✨
接下来,
✨让我们共同欣赏本次比赛中✨
一等奖获得者的作品
藏汉情缘
——“石榴籽怎么样才能紧紧抱在一起,首先它得有一个肥沃的土壤,其次它得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后,它要有一个自然的向心力。”
——《食贫道》
初生萌芽
幼时的我并没有“民族团结”的概念,只知道我所生长的土地上也有许多异乡的人工作和生活,他们所说的话不同于我的母语,所穿的服饰也与藏装不尽相同,但这并未成为一种阻碍,仿佛无形中有一种纽带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使得暮去朝来,不同民族的人也能在一片土地上共同过着稀疏平常的生活。
年幼的我问阿妈那是什么,阿妈说那是一种情。
2017年小学毕业后益西在西藏与姥姥的合影
破土生长
几年后,我小学毕业,考上了内地西藏班,也去到了与我家乡截然不同的异乡,带着好奇在那儿开启了我的求学生涯。
我的初中三年是在一所设立在江苏常州的西藏民族学校中度过的,大多是本地的老师教授我们知识,因为西藏的教学条件较为落后,我在这所学校收获了许多不能在西藏学到的知识,接触了许多不一样的人与事物,汉语水平也随之增进了不少。那儿的老师认真负责,并不会因为基础差就对我们应付了事,而是在不太落后于本地学生的教学进度下,孜孜不倦地给予我们更多知识。因我们来自远隔千里的西藏,父母都不在身边,生活方面大部分也由老师们负责照顾。
朝夕相处下,我仿佛对于阿妈所说的那种情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
益西初中母校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2018年,汉族摄影老师教授益西摄影知识
2018年
作为藏生代表参加共青团江苏省第十五届代表大会会前朗诵
图为正在进行彩排练习
2019年8月杨艳华老师家访
从左到右依次是姥姥,杨艳华老师与益西
共沐春晖
生活在温馨的河流中悄然流逝,到了初三,进入了离别的尾声。
这时意外发生,最后一个寒假期间疫情突然爆发,学校连忙组织还在外过节的学生们返校。在回到学校几天后,本就身体不适的我凌晨突然发起了高烧,当天值班的老师连忙带着我去医院,就医时医生接了一个电话(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学校领导在得知消息后特意联系医院嘱托医生照顾西藏学生的来电)。老师让我进病房后,还在发热的我就躺在床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到我醒来,看见一位女老师坐在我床边,我才知道为了方便照顾我,她特意凌晨赶来替换一直没有休息的男老师。到了中午,看见我好了一点,一晚没睡的她才在我的床边趴着小憩了一会儿,当时看见这一幕我的内心突然被愧疚与心疼的情绪所裹挟,还没等我调整好情绪,班主任便赶到了医院,在此之前她作为疫情特殊时期学校紧急招募的志愿者已经连续在校值班48小时,在得知我得了普通肺炎后回家休息的她来不及洗漱,来不及和家里的两个孩子道别,便匆匆来到医院替换女老师来照顾我,泪水再也忍不住地模糊了我的视线。那几天,医院刚好没有空出来的陪护床,于是每天晚上,班主任只能在拼凑的木凳子上入眠。
后来,每一个夜晚我都会听见她在辗转时椅子发出的嘎吱声,每一回清晨我也能看见没休息好的她边揉着腰边为我带回一杯滚烫的热水。
几天后从西藏赶来的阿妈牵着班主任的手感激地潸然泪下。
2020年2月
王中仙主任至医院看望益西
这一次的经历让我在感到内疚的同时,也让我被我们学校老师之间的情谊,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情谊所深深感动,那三年让我有所触动的也并不只有这件事,我明白了正是这种情谊使得初中三年里师生间属于不同民族的隔阂从未存在过。
1
感恩 · 遇见
2020年初中毕业
班主任杨艳华老师特意身着藏装与益西合影
曾经我也疑惑过有这样的感悟是否只是因为我所在的学校比较特殊,但等到高中,等到我到了另一所西藏学生较少的高中求学,经历了与之相似的事情,看到学校领导与老师们仍旧以自己为盾,为我们构筑平安的“家”后,我才明白这不仅仅只是一个例外。之后我也曾写过一篇名为《一隅》的作文,里面的一句话是那时的我对于民族团结的具象化感受——“民族团结对于现在的我而言,也许是指不同民族的人,无论在我们国家的任何地方,总会在一隅角落,感受到如同,但又不同于家乡的温暖。”
益西高中母校
江苏省南通中学
2022年
高中鞠校长特意携各位老师们祝藏生们新年快乐
从左到右依次为当年南通中学校长、副校长
回溯历史
作为藏族人,我清楚地记得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曾经有很大一部分人被延续千年的农奴制度所困扰,他们生命的价值在当时连一头普通的牲畜都不如,他们在黑暗的深渊中挣扎,受压迫,感受绝望,最后麻木。
但是幸运的是,他们最终等到了希望,有一群跨越重重阻碍,喊着“将帝国主义赶出西藏!”“解放受苦受难的西藏同胞!”口号的解放军们将一抹抹鲜艳的红旗插在了寒风凛冽的高原之上。从此,百万翻身农奴当家做主人,一首盛满藏民炽热情怀的《北京的金山上》被传唱至今;至此,这片土地留给我们民族的便只有自由与平等、生机与希望。
矢志不渝
带着这样一个答案,我步入了大学。大学生活很美好,我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认识我生活的这个世界,与此同时也慢慢了解到其他的国家对待少数民族的制度与方式,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一位博主记录马来西亚三大民族面临的制度歧视与民族矛盾后,在视频的最后说的:“石榴籽怎么样才能紧紧抱在一起,首先它得有一个肥沃的土壤,其次它得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最后,它要有一个自然的向心力。”
我终于豁然地、真正地明白,我之所以能够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因为先辈们“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换来的和平与肥沃的土地;我之所以能够进入理想的大学学习,是因为我们国家有着针对于少数民族的完备科学的管理机制;而我从小到大所感受到的来自不同民族间的情谊,便就是在这两个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下,经过历史的更迭与时间的沉淀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向心力,而这也应是不同民族的个体之间不可缺少也该追求的一部分。
从年幼的不解到成年后的豁然开朗,我理解民族团结的方式并非只是由简单的理论所堆砌而成,它还是由我所经历过,我所真切感受过的具象化事实所构成。因而我才会真正意识到,一个能够拯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能够带领人民走向希望的国家,她值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的人民团结起来去共同的信赖与拥护!
END
文字|艾柯代·库尔班
排版|艾柯代·库尔班
图片|益西卓嘎
责任编辑|唐晓梅
审核|谯炳馨
指导老师|阿依努尔·艾则孜
图文:南审学务
责编:朱玥瑶
审核:单德伟 张震武 王钰 沈奕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