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成立40年!祝贺恐龙之乡禄丰中国古脊椎动物第17次学术年会成功举行!

时尚   2024-09-28 14:21   北京  

   

 

     编者按:200年前的1824年,贝多芬完成第九交响曲,被誉为人类艺术史空前绝唱,同年恐龙首次被科学命名,则谱写了一个伟大学科——恐龙学的序曲,56年后的1880年中国第一个被西方林奈科学分类体系命名,并被西方认可的中国第一块古脊椎动物化石戴氏狼鳍鱼被载入世界科学史册。又是200年后的中国龙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迎来40不惑,杨钟健科学传播奖迎来10周岁,中国古生物以及古脊椎动物的研究蔚为壮观,中国恐龙以及古生物科普则越来越热。

     中新网云南禄丰9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2024年迎来成立40年,其第17次学术年会9月24日在由中国人自主发现、挖掘、研究、装架、命名的第一种恐龙——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禄丰龙的恐龙之乡云南禄丰开幕。

  来自全国科研院所、高校、文博系统110多家机构的340多位古脊椎动物学界专家学者代表,在“恐龙之乡,化石之仓”相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共商古脊椎动物学科发展大计,为包括恐龙在内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研究国际化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朱敏院士、徐星院士等出席年会开幕式。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长邓涛研究员致辞说,2024年不仅是龙年,也正逢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成立40周年,同时还是恐龙研究200周年。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在禄丰召开,希望与会代表聚焦前沿开展广泛交流,推动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实现新的飞跃。

  本次年会安排有70余场各具特色的学术报告,其中,年会大会报告内容覆盖云南禄丰的恐龙研究、禄丰早期哺乳动物研究、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进展、不同的选择压力驱动下鸟类和哺乳动物黑素体的演化等领域;年会分会报告则从不同角度展示古脊椎动物学、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生物地层学、分子生物学、博物馆建设与科普传播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授予禄丰世界恐龙谷“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科普教育基地”称号,中国地质学会授予禄丰市恐龙山镇为“全国三星级地质文化镇”称号。同时,2021年度、2024年度“杨钟健科学传播奖”揭晓并颁奖,徐星院士等6位在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科学传播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考古文博专家、科技记者获奖。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第17次学术年会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主办,会期3天的年会期间,与会代表将考察调研禄丰恐龙博物馆、大洼恐龙山化石等地点。此外,年会会前收录37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论文集,会间还将评选“研究生优秀报告奖”。

  据了解,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1984年10月正式成立,目前会员超过1000名,活跃在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各个研究领域。该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并不定期组织或参与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禄丰龙化石1938年发现于禄丰市金山镇大冲村,1941年由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院士研究发表并命名“许氏禄丰龙”,它生活在约2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是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恐龙之一。

     2024年也是云南禄丰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获批成为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20周年,公园主要地质遗迹有地层剖面、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等四大类型。(完)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简介: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下的一个二级组织,1984年10月17日在山东莱阳成立。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起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1年起,中外科学家师丹斯基、步林、李捷等人在北京周口店进行第四纪洞穴堆积的调查和研究,他们分别发现几颗人的牙齿。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山东莱阳采集到恐龙骨骼、鱼类、昆虫、植物等化石,这是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的恐龙化石。1927年杨钟健发表了《中国北部之啮齿动物化石》,是中国人第一次发表的有关中国古脊椎动物的专著。1929年4月19日,经农商部批准,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最早前身)正式组建,“宗旨为开展一项广泛的人类学、古生物学的调查计划。采集、研究和描述中国第三纪及第四纪的化石均为本研究室的目标,特别关注于人类、古生物方面的问题。”1929年12月2日裴文中在周口店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轰动世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古脊椎动物学的研究工作转移到昆明、重庆。1938-1940年由杨钟健等人第一次发掘和正式研究云南禄丰恐龙动物群。上述这些工作,包括1930年中亚科学考察团、1931年中法科学考察团等,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建国后,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国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研究有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如丁村人、巨猿、蓝田猿人、禄丰古猿、大荔人、和县猿人、河北泥河湾110万年石制品、巢县人、华南红层和古近统哺乳动物群,以及中(前)苏中亚古生物考察、新疆古生物考察、山西地层现场会议、蓝田新生代现场会议、华南红层现场会议等等。同时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工作者也面临着一个改革、更新、提高的任务。在此情况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学会组织以促进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和提高,已经显得非常必要。

  1984年10月,国内150余位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工作者在著名的“青岛龙”故乡——山东莱阳举行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SVPC)。周明镇当选为理事长,张弥曼任副理事长。此后,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在中国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目前会员超过300名,包括4位中科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和瑞典科学院外籍院士,活跃在古脊椎动物学和古人类学各个研究领域。

  学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不定期组织或参与各种国内国际学术会议。近年来,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旧石器考古学家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成为国际古脊椎动物学界和古人类学界一支最活跃的队伍。



热河生物群
化石爱好者以及研究者,介绍热河生物群化石以及国内外化石研究最新动态以及研究心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