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TOP100企业仅18家民企,典型民企投资力度同比下降超四成。
◎ 文 / 谢杨春、吴嘉茗
在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沉寂后,民企投资略有起色,并呈现出些许亮点,成都、西安等城市的土拍市场迎来民企高溢价拿地,这是否确实预兆着土地市场的回暖和民企投资的复苏?
成都、西安等地民企重现土拍市场
并高溢价拿地
2024年以来民企投资金额占比仅15%
投资比例持续低位波动
实际上,2024年以来民企投资不振已成为常态,虽然近期有少量亮点地块出现,但整体趋势并未出现明显改善。
据CRIC统计的30个城市含宅地块成交结果来看,民企投资的金额、建面占比分别为15%和20%。
按月度走势来看,民企拿地比例持续在低位波动,今年10月份民企在重点城市拿地金额比例占比低至8%,但11月回升至16%,但整体来今年拿地比例都在20%以下;建面占比相对更加稳定,尤其下半年7-11月民企拿地建面占比保持在18%左右。
投资TOP100企业仅18家民企
典型民企投资力度同比下降超四成
切换至企业投资层面,据CRIC统计,截止至10月末,投资拿地金额TOP100的企业中,民企仅有18家,其次国央企占比为27%,城投占比为55%:在金额划分上,民企占比为19%,国央企虽然数量也不多,但是凭借较强的资金实力投资金额占比达到51%,城投则仅占30%。
与2023年同期相比,投资TOP100企业中民企的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减少了1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虽然进入TOP100席位的企业数量大幅减少,但金额的占比降幅却不大。
此外,三家典型企业的投资力度也不及2022年、2021年同期,近3年投资均保持在较低水平。
本土小规模民企“捡漏拿地”
聚焦非热点城市、低总价地块
而且当前民企投资依然存在困局,一是在土地总价高、市场前景相对更好的核心城市,民企的拿地实力不及国央企,优质的地块仍更多地被国央企收入囊中;二是当前拿地的民企已经与过去的品牌民企产生了非常大的差异,仅剩龙湖、滨江等为数不多的品牌民企仍在土地市场上出手,而很多曾经熟悉的民企都仍受困于化债、现金流的压力,目前在各城市拿地的民企更多的以本地小规模企业为主,前几年市场的高杠杆、高周转对其并未带来太大影响,因而得以保留了火种。
但无论是新涌现的民企、依然坚挺的民企或是转向代建的民企,这部分力量起对于市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支柱,近期的亮点地块也给市场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核心城市如果能够提供更多优质的小体量地块,可能对鼓励民企拿地有更积极的效果。
排版 | 土木
观点
本文版权归克而瑞研究中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以上代表克而瑞研究中心团队观点,仅供参考
转载注明出处:克而瑞地产研究(cricyjzx) 多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