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涉及全球科研力量的博弈中,华裔科学家吴瑛的自杀震撼了中美两国的科学界。
吴瑛,1963年出生于中国安徽合肥,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癌症生物学博士学位,曾是美国西北大学著名的神经科学家。
然而,这位备受尊敬的科学家,却在今年7月选择在家中自杀,终年60岁。
吴瑛的离世,引发了外界对她与美国“中国行动计划”之间深层关联的热议。
吴瑛的去世并非一起普通的自杀事件。
她的生平和成就,使她的离世充满了悬疑与沉思。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研领袖,吴瑛曾在RNA剪接的分子生物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广受国际同行的尊敬。
然而,正是这位光芒四射的科学家,却被剥夺了她的实验室和科研权利,并在这之后选择了自尽。
吴瑛的死亡与美国川普政府时期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息息相关?
2016年,美国政府发起这项特别行动,尤其是针对与中国有往来的华裔科学家。吴瑛就是这场行动的牺牲品之一。
据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该计划实施的6年里,调查了250名科学家,其中112名因与中国有联系被解雇或被迫退休。
大多数受影响的科学家,都是像吴瑛一样的中国出生的科研人员。
吴瑛的死因,究竟是个人选择还是政策逼迫?
相关媒体援引专家的分析称:“剥夺她做研究的权利,就像剥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科研,是吴瑛一生的追求和信仰。而失去实验室、被长期调查,让她的科研之路戛然而止。
更令人揪心的是,吴瑛被美国司法部盯上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她积极致力于培养中国的下一代科学家。
她曾被清华大学聘为讲座教授,还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无论她走到哪里,都在为两国的科研交流做贡献,但最终却成了“目标”。
广告过后更精彩
吴瑛的自杀,不仅暴露了她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对华裔科学家带来的生存困境。
在过去的60年里,有约10万中国出生的科学家选择在美国从事科研工作。
然而,随着美国对华战略的收紧,华裔科学家即使加入了美国国籍,依然无法完全摆脱被怀疑和监视的命运。
吴瑛的去世,成为这一复杂局面的缩影。
2022年2月,美国司法部迫于压力,宣布终止“中国行动计划”。
然而,这个计划已经在华裔科学家群体中引发了巨大的“寒蝉效应”,科学家们感到被针对、疏远,甚至失去了继续科研的动力。
吴瑛的离世,正是这一“寒蝉效应”的极端体现。
吴瑛的自杀让许多华裔科学家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
数据显示,离开美国、返回中国的华裔科学家数量正在稳步增长,从2010年的900人增至2021年的2621人。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许多科学家开始思考,祖国或许是更好的归宿。
然而,吴瑛没有选择回国。
有人感叹,如果她能回到中国,或许可以继续她的科研事业,避免走向极端。
但她的选择,成为了一个警示: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华裔科学家的命运已不再是个人的选择问题,而是更大的国家博弈下的棋子。
这一事件经西方媒体的报道后,引发了美国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著名律师彼得·蔡登伯格透露,吴瑛是他代理的华裔科学家之一,曾向他咨询法律问题。
令人痛心的是,吴瑛并没有选择起诉美国政府,而是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吴瑛的死,再次证明了中国行动计划对无辜科学家造成的难以承受的生命代价。
随着中美科技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面临类似的困境。
是回国效力,还是继续留在美国?
这是许多科学家正在思考的艰难抉择。
吴瑛的离世,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反思。
中美之间的科技人才争夺战还远未结束,而吴瑛的悲剧仅仅是冰山一角。
希望更多的华裔科学家能够在两国博弈中找到一条出路,不再让个人的命运成为国家之间的牺牲品。
视
频
号
GLOBAL PRESS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