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头村第73个“双拥主题日”
新中国成立后至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这30年间,围头曾是福建海防前线的前线,围头军民一直守护着这块红色的前沿阵地,留下了许多“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战地传奇故事。如:围头战地党支部配合部队作战,从肩负着站岗放哨、抓水鬼、抓特务、反小股登陆,到参加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再到放风筝、放气球的宣传攻心战。在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做出贡献的同时,军民坚守海防前线,勇敢保卫着祖国的东南大门和后方的政府建设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里,值得缅怀的是,这30年间,共有23位海军、22位陆军、10位围头民兵共55位英烈付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全村有300多位党员和民兵踊跃报名,投入到围头八二三炮战主战场的“东线”和“西线”两个战地,这个小小的渔村经受了五万多发炮弹的洗礼,这场战斗中涌现出“烈火金刚”海军英雄安业民烈士等战斗英雄和“战地小老虎”民兵英雄洪建财以及蔡荷抖“全家兵”等先进人物和集体:如,民兵营配合海岸炮击沉“江字号”一艘,受到福州军区的通报表彰,还有一个排、两个班荣立集体三等功,66名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7人晋京受表彰,其中5人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英雄的围头民兵”一时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如今,新时代下的围头村党委正以高昂的斗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大力弘扬“八二三炮战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展现“爱党、爱国、爱军队,为乡、为民、为家庭”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围头家国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下的双拥共建共促新做法,同心协力谱写好围头军民融合发展新赞歌。
现阶段,我村正以推进“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为契机,助力加快“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群”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以此为基础,努力争创新一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围头双拥风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5年1月上旬是围头村第73个“双拥主题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参加过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老民兵洪文德、洪马达的口述历史。
洪文德口述历史
我们三排是火力排,摆在东线,排长吴永远。“八二三”那天晚上,打炮过后,到了几十车杉,总有三四十车,都是大卡车。有杉,有铁轨。我们就和支前民工一起卸车。杉木两人抬一根,洪朝华块头大,自己一人扛一根。那天晚上干通宵。从此,开始日夜加班筑工事。还要到村里找大厝埕,撬石板,筑工事。撬石埕的少说有十几家,大家都无意见。
到东线,开头我们住在旧军营,后来通知那里不能住,才住进清壁墘的防炮洞。那里的两个防炮洞是相通的,我们就住在洞里拐角处。刚住进防炮洞不久,旧军营就被炮打烂了。我们头顶上就是炮阵地,打炮时我们就扛炮弹;不打时,我们就去放哨,去海边巡逻。
有天晚上,我们正在洞口吃晚饭,听到广山上警报响,连忙躲进洞里。不一会儿一颗炮弹就落在洞口附近的地瓜地里爆炸了,好险!
防炮洞里很潮湿,床板湿、草席湿,被单也是潮的。我们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大家都是后生家,没事,要不还不落下关节炎!
现在我老了,村里安排我和洪马达去看“八二三”战地公园,每日接待四面八方的游客。
(按:本文口述于2008年3月28日,围头村。)
洪孝子与我住同一座厝,我们从小一起长大。他在泉州180医院住院时,我老婆也在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我抽空去看他。那时他已经病重,眼窝陷下去很深,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样。他告诉我病情,起初他随身带着止痛药,肚子很痛时,吃几片止痛药,继续工作……他看我好像有话要说,却又说不出口,就问我有什么事?他能不能帮忙?我说也没什么,就是想请他替我写封信给香港的丈母娘,告诉她我老婆的病情。他一听,当下就取来纸笔,要替我写信。可是他已经痛得不能坐了,看他那样辛苦,我说不要写了。他说没关系,马上趴在床上替我写起信来。
我说,他写,他忍着疼痛,一笔一画地写得很认真,我真有点不忍心。这封信可能是他最后写的字,也可能是他最后帮助人家的一件事。
1969年正月初四,孝子到底还是走了。在金井开追悼会那天,围头去了100多人,开完追悼会接他回来。我也去了,虽然我老伴年兜日病故,先他几天走了。那天,我既是去送他,也是去接他,接他回来!
(按:本文口述于2008年4月11日,围头村。)
洪马达口述历史
“八二三”炮战时,我还小,疏散出去了,我哥洪文德是基干民兵,他留下来支前。两年后我们才搬回围头。围头民兵成立安业民炮班以后,我和妹妹洪淑美都被选入安业民炮班,我还当了副班长。班长是吴尊坚。炮班总共十几二十人。
1960年开始训练,在海军的海岸炮训练,那门炮恰好是海岸炮的一炮,就是安业民那门大炮。民兵的安业民炮班去海军的安业民炮班训练,实在很有意义,这是组织上特意的安排。
我们炮班的任务主要是打宣传炮,和打真炮不一样,但是开炮的原理基本上一样。海军知道我们是安业民炮班的,教起来非常认真,对我们要求也很严格。那个班长(名字忘了)说,你们不光要学好打炮,更要学习安业民烈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大家一听,很受鼓舞,都觉得能够在安业民炮班学开炮很光荣,学习很积极。
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大家很快就学会各自的(炮手)技能,例如一炮手是干什么的,二炮手、三炮手又是干什么的。我是管打炮的,也就是拉绳子罢了。有一天,我们正在训练时,有几个海军首长到阵地上来视察,听说我们是围头民兵的安业民炮班,很是惊喜。问海军石副连长,他们学得怎样了?石副连长说,各科目都学了,就差实弹射击。首长说,今天验炮,这发炮弹就让他们打罢!
一听说要让我们打炮,大家真的很高兴!一炮炮长(海军)当即下令:各就各位!目标乌礁!开炮!只听得“轰隆”一声,乌礁顿时冒起一团黑烟。打中了!好!首长放下望远镜,夸我们安业民炮班是好样的,鼓励我们刻苦训练,把安业民炮班这面旗帜树起来!
结束训练后,我们就离开海岸炮。因为打宣传炮不用海岸炮,用的是陆军的加农炮。湖厝驻有陆炮一个炮营,一个连4门炮,打宣传炮轮流打,有时这门炮,有时那门炮,而安业民炮班只有一个,所以炮营的每一门炮,我们都打过。
不打炮时,平时每天照样得去湖厝炮营训练;要打宣传炮了就把炮拉到围头龙亭东坪打。当时炮战已是“单打双不打”,打宣传炮也是“单打双不打”。金门跟我们一样,也是逢单日就向我们这边打宣传炮。双方都把打宣传炮叫作“攻心战”。
宣传炮的炮弹是什么样子的?弹头、弹壳连在一起,传单卷好了塞进弹壳,用木棍顶进去;要打的时候在弹壳后面装好炸药包,炮膛门一关,拉绳子,撞针击发炸药包发火,炮弹就打出去了;炮膛门开,弹壳掉出来,很烫,你得赶快用木棍把弹壳挑到旁边去。一个炮弹壳十几斤,没有一点力气不行。
打宣传炮也有危险性,有一回,我们头门(炮)打过去,他们趁势回过来,就落在我们炮后“轰隆”一声爆炸开来,那声音很大,怪吓人的。炮弹一炸,只见那传单“哗啦啦”飞出来,我们就满山追着传单,捡回来集中起来上缴。
开头群众以为是宣传炮,麻痹大意,结果就有几个被宣传炮打死、打伤的,很冤。
在两岸打“攻心战”期间,听说从莲河、厦门和围头打到金门的宣传炮就有6万多发。而我们安业民炮班打了多少发呢?却无人统计,也许部队知道,他们可能有统计。
我们安业民炮班除了打宣传炮以外,晚上还得放哨。那时“水鬼”常来,民兵得配合部队巡逻、放哨。当然,日时(白天)都得去生产,种地的种地,讨海的讨海,该干吗的干吗。那时民兵有个口号,叫作“一手拿锄,一手拿枪”。围头是海防前哨,所以围头民兵比别处的民兵要辛苦些。
我20多岁开始讨海。讨春网,讨江鱼、杂鱼。春网船一只船十来人,摇橹、驶帆,无轮机。
……
一晃,“八二三”(炮战)过去50多年了,我也老了,现在只能在这里(“八二三”战地公园)待着。开头是村委会叫我哥来“看”,后来他身体不好,才换我来。还有他,洪文辉,我们两个每天来这里值班,迎来送往,日子也很好过。
这个地方原是海岸炮四炮的炮阵地,村里把它保护下来,并开辟成战地公园,叫作“围头耶八二三爷战地生态公园”,对外开放(从这里越过公路往西,就是广山,海岸炮的二炮、一炮阵地就在那边,现在是某部四连的营房,不随便开放)。
为什么叫“生态公园”?因为这个炮阵地保留完好(除了大炮撤走之外),炮位、交通壕、防炮洞,都是当年海军海岸炮兵构筑的;连同公园里这么多、这么高的树,都是海军栽种的。当然,后来村里有加以修整一下,在交通壕里拉上电灯,还将炮位的弹药库改建成一个小展厅,在墙上挂上围头“八二三”炮战及其以后的许多照片,供游客观赏。
围头这个公园,可以说是晋江市唯一的“八二三”战地公园。
自从这个战地公园成为国防教育基地以后,来参观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了。前几年,这里又新添了安业民烈士的塑像,重修安业民纪念碑,许多游客一到这里,都喜欢在安业民烈士塑像前照相,做个纪念。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围头村越来越美了,已经成为AAA级旅游村了……
(按:本文口述于2012年5月7日,围头村。)
围头·海峡第一村·公众号
编辑|吴雅妮
一审|吴宏霈
二审|吴雅诗
三审|洪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