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江贤达日 | 陈罗平,亚洲棋坛一代宗师(一)

旅行   2025-01-16 18:57   福建  

“围江贤达日”

围头村第⑥个


为深入实施“党建强引领 乡贤促振兴”行动,弘扬围江乡贤文化,凝聚围头贤达力量,围头村决定自2024年8月起,在每月中旬设立“围江贤达日”!欢迎围江海内外父老乡亲们提供有关资料。

围头村在2007年提出“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方向标、路线图和时间表,掀起了“一年一台阶,五年一跨越,十年实现宜居宜业宜游,二十年打造海峡名村”的建设热潮。18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级最美渔村等29项“国字号”殊荣和福建省侨胞之家、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等100多项省市县级荣誉,赢得了“海峡第一村”的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我们家乡今后发展的精神财富与坚实基础。

围头村的发展离不开海内外贤达的鼎力支持,现今家乡掀起的“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热潮正是传承1926年飘洋过海的围江先贤主导“振兴围江·一次创业”建设故乡初心夙愿,是“围江姓氏一家亲·为乡为民为家庭”南洋精神的延续。

围头村每月现有五个主题日,分别是5日“综治主题日”、15日“村民主题日”、25日“主题党日”以及上旬“双拥主题日”、下旬“小星星主题日”。今年正值旅菲围江同乡会创立100周年,围头村特选在值得纪念的这个时间段,每月中旬增设“围江贤达日”(注:即现有设定的常态化每月“5+1主题活动),这既是家乡对海内外贤达的感恩与肯定,又是再次吹响凝聚新时代围头力量推动家乡高质量振兴的冲刺号角,这项每月主题日的开展意在为新一轮的围江海内外贤达再一次的融入到“围头乡村振兴促进会”这一交流平台,共同为家乡的全面高质量永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通过“围江贤达日”的设立把尊重贤达、礼敬贤达、引导贤达回归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以“传承、传播,创新、创业”激励海内外围江人携手同行,齐心合“围”,勇立潮“头”,如期实现“振兴围头·二次创业”的美好愿景,共圆2026百年“围江梦”,致力实现2035年幸福围头、海峡名村“围头梦”,一步一脚印,沿着家乡瞄定的新目标而共同砥砺前行!

让我们共同关注每一个“围江贤达日”,一起阅读领悟围头村的前世今生,一起绘就家乡的美好未来!

这个月的中旬是围头村第6个“围江贤达日”,我们特别展示祖籍围头村的陈罗平先生,1920年出生于菲律宾马尼拉,但他的根始终深扎在围头村这片热土上。自幼便展现出对象棋的浓厚兴趣与非凡天赋,他以棋艺为媒,跨越国界,连接世界。从1940年初次崭露头角,勇夺全菲象棋公开赛冠军,到多次代表菲律宾征战亚洲象棋锦标赛,陈罗平先生以稳健的棋风和卓越的才智,赢得了棋坛内外的一致赞誉,被誉为“长青树”、“老黄忠”,成为了象棋界的一代宗师。

陈罗平先生的贡献远不止于个人棋艺的辉煌。他深知象棋文化的深远意义,积极投身象棋运动的推广与发展。五十年代初,他创办了“菲华象棋协会”,为菲律宾乃至东南亚地区的象棋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筹组“亚洲象棋联合会”,并亲自担任首任秘书长,为象棋艺术在亚洲乃至全球的普及与推广倾注了大量心血。

本号特转载《棋艺杂志》纪念文章,以此来纪念陈罗平先生的卓越贡献。



陈罗平的象棋人生(一)






恩师陈罗平前辈不觉逝世五周年了,五年来每当笔者给各地棋友去信,或者收到他们来信,就想起来陈老前辈,想起他十多年间对笔者的教诲、支持和帮助。每每想起,深感怆怅而流泪。

陈恩师原名永锐:TAN  ING   LUE,祖籍福建晋江县,1920年12月6日生于菲京。菲岛华侨中精象棋者不乏其人,故棋风盛行,不亚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等地。他7岁时,见青少年人多下象棋娱乐。由于好奇心驱使,常往观战,不知不觉地上了瘾,一日不可无棋。1932年,其父为了深造他,便把年仅13岁的他,送回祖国厦门市。在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中学攻读,先生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那时厦门棋风兴盛,名手辈出,先生课余时间常乐在棋中。一次偶然在校图书馆里,见到香港《华字日报》周德裕先生主编的象棋专栏与谢侠逊编著的《象棋谱大全》。他如获至宝,精心研究,使棋艺大有进展。当时,他的学习和棋艺获得大丰收。

学业完成后,他从厦门返回菲律宾,协助父亲在马尼拉王彬街经营“益泰铁业”。因经营有方,生意兴隆。其家中兄弟姐妹共十位,他排行第二。因其为人谦逊有礼,知情达理,在大家庭中得以与兄弟姐妹和睦共处,相敬如宾。


青少年时期的陈罗平(右一)


弱冠之年,陈罗平先生工暇每沉浮于棋中,细心研读《梅花谱》《橘中秘》《梅花泉》《适情雅趣》《竹香斋象戏谱》等象棋古谱,使棋艺更进一步。他布局娴熟,能攻善守,残局功夫扎实,棋风稳健,海内外棋人皆称赞他棋风与已故“七省棋王”周德裕相仿。1940年菲岛举行全菲象棋公开赛,先生非常高兴,自己多年磨剑,正好一试锋芒。但是父亲反对他参赛,他老人家虽然知道他对象棋的嗜好,但玩物丧志,要防患于未然。作为“孝子”的先生可为难了,毕竟“父命不可违”。他三思后还是参加了,只是把自己的名字更改为“罗平”。既能不让父亲知道,又可以平平安安参赛。或许他的名字吉利,一路过关斩将,勇夺冠军。一鸣惊人,声誉鹊起,“陈罗平”的大名见诸报端时,父亲还不知道这个陈罗平就是他的儿子。后来,父亲“识得庐山真面目”后,要儿子仍然以事业为重,就不再反对他下棋了。先生自此就一直使用这个与象棋结下不解之缘的大名。这个大名也始终同象棋联络在一起,相伴终身。

1948年,“菲华象棋会”成立不久,陈罗平先生在棋会与来菲不久的厦门虎将郑德丰相会。两人格外亲热,寒暄之后,开始开枰手谈。两雄相遇,各显神通,经过六小时的酣战才分胜负。双方各暗赞对方棋艺不凡,从此结为知音。1953年7月,香港棋王李志海以香港南洋华侨体育会象棋股股长的名义,挟技以棋访友,周游新加坡、吉隆坡,所向披靡,12月载誉返航香港时,受到陈罗平先生的邀请,特抵达菲岛,受到菲岛同仁的热烈欢迎,先生及黎亚弼、洪明、郑德丰、王忝生、许天从、李麒麟等七位全菲最负时誉的高手,迎战李棋王。12月12日,陈先生最后与李志海棋王酣战两局,平分秋色握手言和。李棋王棋艺精湛,后因思想放松致一负一和输与黎亚弼,以两和洪明平分秋色,而大胜其他四位高手。


陈罗平先生中年英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白锦祥先生在台湾棋坛出尽风头,“白无敌”弈名远播海内外棋坛。陈先生对这位同藉又同龄的棋友甚为钦佩。为推动菲岛棋艺的发展,1955年以“菲律宾华侨象棋会”的名义,邀请白锦祥先生访问菲岛。白锦祥先生抵达菲岛后,受到陈先生的热情招待,老友相会,格外亲切,可谓:友情、棋情、亲情,融在一起。窗前剪烛,棋事、世事、俗事,无所不谈。自8月20日至9月11日,21天的时间里,白锦祥先生大战菲岛诸名手,取得十六胜七和不败的辉煌战绩。白锦祥先生与陈先生交锋两局却握手言和。于是在20日至29日又开盘厮杀。双方施展浑身解数亦难分轩轾,又以各胜一局和三局结束战斗。

1957年岷宿市举办首届埠际象棋赛,陈罗平先生又力战群英独占鳌头。许天从、黄世英分获亚、殿军。1963年,菲岛举办首届棋王赛,年过不惑的陈罗平先生再度出尽风头,登上棋王宝座。1967年,陈罗平先生参加在台北举办的“香港、台北、菲律宾象棋埠际赛”。对香港冠军卢元二胜二负,亚军黎惠东一胜二和一负,对台北冠军赖光枢三和一负,对亚军徐俊杰二胜一和一负,取得五胜六和五负的成绩。1968年,在新加坡举办的首届东南亚象棋锦标赛,陈罗平先生和蔡文钩先生代表菲华象棋会参战,夺得团体亚军。陈罗平先生与马来西亚黎金福先生并列个人积分最高。1975年,陈罗平先生参加在马来西亚怡保举办的“第五届亚洲象棋锦标赛”,荣获亚军。1977年,他随菲华象棋队访问广州。在迎宾馆举行的穗菲象棋友谊赛中,他和广东名手象棋大师蔡福如先生对垒中,身手不凡,锋芒毕露,妙着迭出,使蔡福如先生吃惊不少,暗惊遇到强敌,忙连连招架,用尽心机才解拆成和。这则对局后由彭树荣先生作专场讲解,称为佳局,深受好评。同年,菲律宾青年体育发展部和菲华象棋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象棋邀请赛”,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杨官璘、胡荣华,中国香港的赵汝权,马来西亚的黎金福。陈罗平先生和蔡文钩代表菲华象棋队,比赛自1月28日至2月2日,经过五天的角逐,年近花甲的他名列第五名。1979、1981年,陈罗平先生参加全菲象棋公开赛,勇夺冠军宝座。1988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市举办了首届“中国象棋棋王赛”,他受邀参战,一会中国顶尖高手。(程法培)

(待 续)




END

文章来源:棋艺杂志


围头·海峡第一村·公众号

编辑:吴雅妮

一审:谢清泉、吴宏霈

二审:洪嘉奖、蔡雄彬

三审:洪水平


围头海峡第一村
“海峡第一村 美丽新围头”——围头战地文化渔村官方微信,即刻关注随时知厝边大小代,及时了解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新鲜事! 新浪微博@围头战地文化渔村 www.weitoucun.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