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日益频繁。印尼作为东盟最主要的经济体,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海外投资目的地。印尼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成为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赴印尼投资规模的扩大,中企在印尼境内的商事争议也逐渐增多。如何合理设置合同条款预防潜在的争议,面对已经发生的争议如何有效推进争议解决程序,成为中国企业赴印尼投资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印尼法律背景下的外商投资争议解决机制,主要包括当地诉讼和仲裁。我们将通过对该等法律框架的分析和具体实践的探讨,尝试为赴印尼投资的中国企业提出可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印尼当地市场。
本文主要探讨诉讼方式。
通常来说,对于外商投资者在投资国发生的商事争议,传统的方法是向投资国当地司法机构寻求救济,即向投资国法院提起诉讼。
在印尼,各层级司法机构主要由《印尼司法权法》(UU No. 14/1970)、[1] 《印尼普通法庭法》(UU No. 02/1986)、[2] 《印尼最高法院法》(UU No. 14/1985)[3] 等法律进行规定。
印尼法院的级别管辖分为三级,分别为地区法院(Pengadilan Negeri)、高等法院(Pengadilan Tinggi)和最高法院(Mahkamah Agung)。对于商事争议,印尼法院实行三审终审制,由地区法院初审,高等法院审理上诉案件,最后由最高法院终审。
根据印尼法律,印尼各级别法院下设不同法庭(Peradilan)审理不同类别的案件。一般而言,法院对案件的管辖权由普通法庭(Peradilan Umum)、宗教法庭(Peradilan Agama)、军事法庭(Peradilan Militer)和行政法庭(Peradilan Tata Usaha Negara)分别行使。
对于商事争议的初审,一般由地区法院中的普通法庭行使管辖权。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部分辖区的法院还单独设有特别法庭(Pengadilan Khusus)对某一类特殊案件行使管辖权。
根据《印尼破产法》(UU No. 04/1998)[4], 雅加达中部、泗水、三宝垄、棉兰和望加锡五个地区法院分别设立商事法庭(Pengadilan Niaga)。商事法庭主要管辖公司破产、债务中止、知识产权纠纷和银行清算案件。
因此,可以归纳,印尼的外商投资者在面临商事争议时,若向印尼法院提起诉讼,案件初审一般由辖区内地区法院的普通法庭管辖(小部分情况下可能由地区法院的商事法庭管辖),当事方对初审结果有异议可以向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提起上诉。
印尼民事诉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索赔形式的民事诉讼,是由原告针对双方的争议向被告提起诉讼;二是请愿形式的民事诉讼,是原告向法院提出请求法院行使某种权力的诉讼,如请求宣告债务人破产。
就外商投资者而言,典型的商事诉讼开始于原告向具有管辖权的地区法院的登记处登记诉讼。随后,具有管辖权的地区法院院长将决定由单一法官或合议庭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安排庭审、听证等环节,最终作出判决。商事诉讼案件在登记后总共有八次庭审,直到法官或合议庭作出判决。
在第一次庭审中,如果原告和被告都出席了庭审,法官将在开庭前询问双方是否已调解。若双方未调解,法官有义务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此时,诉讼程序将中止以使双方达成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双方将达成调解协议(Akta Perdamaian),该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具有相同的效力;如果调解失败,将进行第一次庭审。
第一次庭审主要由原告陈述其对于案件的主张、论点和法律依据。在听取原告的陈述后,法官将要求被告反驳。通常来说,被告反驳在第二次庭审进行,被告在第一次庭审当庭反驳的情况较为少见。
通常情况下,第二次庭审由被告陈述其对原告主张的答辩意见,第三次庭审由法官听取原告对被告所作论点的反驳,第四次庭审再由法官根据原告反驳听取被告的意见。
在此之后,第五次、第六次庭审主要涉及原告与被告双方所提交证据的审查,包括听取证人陈述和专家证人的意见。
最后,第七次庭审由法官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于案件的结论,并在第八次庭审宣布判决。
通常情况下,印尼的诉讼程序漫长,从诉讼提交到法院作出初审的判决一般超过六个月。庭审程序可能会因为法官个人原因、原被告要求延长答辩时间、一方拖延诉讼等各种原因被推迟。
地区法院在作出初审判决后,该判决将在14天后生效。当事人可以在初审判决生效前向具有管辖权的高等法院上诉。若当事人提起上诉,初审判决暂不生效,不可强制执行。高等法院将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并作出判决,整个过程一般超过六个月。高等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当事人未向最高法院上诉,判决将在14天后生效并可以强制执行。
陈静
协力重庆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协力重庆
上海市协力(重庆)律师事务所坐落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万象城商业中心。
协力重庆办公室致力于打造专业强所,设立知识产权部、资本市场部、房地产与基建部、金融保险部、刑事部、国际贸易及航运部六大核心业务部门。各部门负责人由执业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统领,在专业、细致、合理的分工下,各业务部门协同配合,确保优质高效地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团队化的法律服务。涵盖常年顾问、诉讼、仲裁、非诉讼项目等。
协力重庆办公室的律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法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部分律师具备金融、财务、管理、医学、数学、语言、审计等跨学界学历背景;部分律师具有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拍卖师资格等从业资格;部分律师具银保监会、信托公司、基金公司、大型企业集团法务、法院、检察院等从业经验。
跨界专业人才资源布局思维使律所在开展法律服务时可提供多元化、深层次的知识、智慧层面支撑,能够充分满足客户对专业化、行业化、优质法律服务的需求。
专业带来价值,我们持续秉承“专业、高效、务实”的理念,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导向,致力于成为客户信赖且愿意长期合作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