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巍山自由小学:把非遗文化传承课堂搬进扎染厂

时事   2024-11-17 17:46   云南  



“原来路边的飞机草(紫茎泽兰)也可以变害为宝,染出好看的花纹。”“这么漂亮的图案是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印到布上的……”11月14日,巍山县南诏镇自由小学组织五年级学生走进三彝扎染厂参观学习扎染制作非遗技艺。

银针扎就天下绝版,巧手解开人间疙瘩。当天,自由小学将非遗教学课堂搬进工厂,实地学习了解巍山扎染的制作流程及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参观了巍山扎染原料、印花、扎花、脱浆、染色、拆线、漂洗过程,详细了解了巍山扎染制作的各个工序,并亲自体验了扎染布的制作。学生湛正军感慨地说:“想不到普普通通的一块扎染,它的制作过程是多么艰难,有些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我们的学习和成长也像扎染制作一样,只有缝好人生的一针一线,才能成为最完美的作品。”孩子们在学习扎染制作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光荣。

扎染,古称“绞缬”,是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工艺,采用玄妙的手工技巧,先在布面上勾绘艺术图案,然后手工精心按图案穿针引线,严密缝合后,再进入染缸染,每染一次,色深一层,经反复浸染后,出缸、漂洗、凉干、拆线后即成精美的手工艺品。巍山民族扎染工艺独特,它以天然织物为原料,选用天然植物染料(如板蓝根、黑头草、黄梨皮、苏木、水冬瓜皮、紫草等植物),采用扎染中自古有名的两大染色法——草木染和蓝染独特的加工方法,精制而成。也正因此,巍山民族扎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融汇了传统的民族艺术审美观,通过民间的传承发展,不断演变创新,成为今天这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巍山也因此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

自由小学校长罗民介绍说,该校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的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将非遗文化传承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开展“知家乡、爱故土、懂非遗、传文化”的兴趣培养与乡情教育,同时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聘请各类非遗传承人为校外辅导员,在校园内开设漆扇、瓦猫、刺绣、甲马、山歌小调等非遗课堂,让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目前,由巍山县文化馆群众文化副研究馆员、艺术指导教师马艺文根据东山打歌改编的《彝娃欢歌》民族舞,已在自由小学作为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并参加了县里的“四季村晚”和“云南舞蹈大家跳”等各种文艺演出。

非遗进校园,文化有传承。“此次将非遗文化传承课堂搬进工厂,就是要让孩子们通过在实地参观扎染制作的过程,学习扎染这一民间艺术之花的科普知识,感受扎染这一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更深地了解巍山民族文化的独特内涵。”罗民说。




记者:陆向荣 冷志萍 曾子航(实习)

编辑:高林辉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终审:邱兴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872-6125395

版权声明:“巍山微视”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其他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0872—6125395!


巍山微视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民生等新闻信息以及文化、旅游等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