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 创优提质】杜增雷:传承“皮草”技艺 缝出“最暖”乡愁

时事   2024-11-16 18:16   云南  


小巷深深处,手艺代代传。11月13日,记者穿街过巷,来到巍山县永建镇永平村委会三家村,刚踏进杜增雷的院子,一股羊膻味就扑面而来。
(2024年11月13日,杜增雷和父亲杜利彪在小院里晾晒羊皮。把有膻味的羊皮毛放在阴凉通风处反复晾晒,能够有效地散去羊皮毛上面的膻味)

在院边的架子上,挂着十多件刚刚做好的羊皮褂,在阳光下晾晒。杜增雷告诉记者,在过去除了做羊皮褂,他还加工牛皮,做骡马的架皮、攀胸、肚带、花笼和耕牛的千筋、秧带等,特别受山区群众的欢迎,甚至一度出现了在他家排队购买的情形。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耕牛和骡马的功能基本都被机械化替代,所以杜增雷家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羊皮褂。

(巍山皮革制品羊皮褂)

“羊皮褂的优点是保暖实用,什么衣服都比不上它。” 杜增雷说。羊皮褂在巍山流传甚久,据《新唐书·南蛮传》:“乌蛮……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子椎髻,女子披发,皆衣牛羊皮。”在许多村庄,男女老少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地,都要穿上羊皮褂,用它来遮雨、驱寒保暖、防止湿气,更重要的是在做体力活时防止肉体被磨破,可谓是“一褂在身,一举多得”。

“我已是家族里的第五代传承人了。” 现年41岁的杜增雷介绍说,虽然羊皮褂在日常生活中很实用,但会做羊皮褂的人却并不多,羊皮褂制作技术也主要靠祖辈们代代相传进行传承。杜增雷的父亲杜利彪是制作羊皮褂的能手,杜增雷在十五六岁时就跟着父亲削皮子做羊皮褂子,慢慢地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手艺人。

(2024年11月13日,杜增雷在用铲刀铲除羊皮上的油杂筋直到皮面变得光滑白净为止)

合格的羊皮褂制作人,需要几年的辛苦学习摸索,而要想成为手艺娴熟的师傅,则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一件羊皮褂看似简单、粗犷,制作工艺却很复杂,要经过削皮去除油杂筋、硝水泡洗、晾晒、搓揉、拉伸、裁剪、割剪、缝制等10多道工序,需要两天左右的纯手工精细缝制,才能制作出一件完整的羊皮褂。

“做羊皮褂是件苦活,又脏又累又臭,最辛苦的工序是削皮和缝制。”杜增雷告诉记者,一件羊皮褂需要两张山羊皮合二为一缝制而成,所有的过程都是纯手工操作,人要坐正,针拿稳,皮褂的正身、吊边、皮条三者结合,对直理顺。缝制时,针脚不能超出外边,一定要整理平整,针对针、线对线。

杜增雷如今一家七口人,父亲母亲都已年近七旬,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全家的主要收入就靠他做羊皮褂,妻子马娜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也帮他打打下手,每年能缝制羊皮褂150多件,到宾川牛井、宾居及丽江永胜期纳等地市场上销售,每年有9万多元的收入。同时,他还开发出了皮帽、垫子、皮包等装饰品和生活用品,日子虽然不算富裕,却也过得有滋有味。

(2024年11月13日,杜增雷在挑选合适的羊皮。做一件优质的羊皮褂,除了颜色、光泽、手感外,两张羊皮的大小也要基本一至,这样在缝制的过程中,才不会浪费原料)

而杜增雷最高兴的,是随着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兴起,他制作的羊皮褂从单纯的防寒保暖生活用品,逐步成为节庆活动展示地方服饰文化的亮点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登上了省、州、县歌舞乐展演的舞台。今年7月,他还在巍山县东莲花美食文化旅游创业园第一届“乡创新时代共圆振兴梦”创业创新大赛中受到了人社部门的表彰。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将这门技艺一代代的传承下去。” 杜增雷说,他现在正在申报巍山皮革制作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希望传承“皮草”技艺,在一张张皮革上,缝制出乡村“最暖”乡愁。



记者:陆向荣

通讯员:韩勇林

编辑:高林辉

责任编辑:杨继稳

审核:左文清

终审:邱兴跃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转载的文章、图文、视频来自网络,其版权和文责属原作者所有,若您是原作者且不希望文章被转载,请联系我们删除。

联系电话:0872-6125395

版权声明:“巍山微视”公众号原创内容未经允许,禁止其他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0872—6125395!


巍山微视
巍山县融媒体中心公众号,提供时政、社会、民生等新闻信息以及文化、旅游等服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