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戳上方蓝字来关注我们吧
深 / 度 / 分 / 析 / 员
相信在看到这条推文的时候,还有不少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正在倒时差,小编发现相较往年的十一游,今年大家的出国热情似乎格外高涨,巴黎、罗马、冰岛、东京……朋友圈简直就是摄影大赛呀,也让小编慕了慕了。去的是亚洲国家的朋友可能还好,从欧洲回来的朋友首个“难关”就是倒时差,白天浑浑噩噩,晚上精神抖擞,谁经历过谁知道!那么为什么会产生时差呢?这一切还要从时区开始说起……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科普一下时区概念的诞生,以及如今常见的两地时和世界时腕表,源头究竟从何而起。
铁路运输萌生时区概念
所谓时区,简单的说法是地球上的区域所使用的同一个时间定义。在还没有标准时间观念之前,人们都是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阴影的长度来决定时间,所以时间会因为所在的经度不同而各有差异。最早出现时区概念的记载可以追溯到1863年,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也有说法是1870年代加拿大铁路工程师弗莱明首次提出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然而具体的落实,却是美国最早把所谓“标准时间”建立,并设立时区,而制定这项条例的时间是1883年前后,得益于跨美洲大陆的铁路网络的建立。
▲
日晷,用光影丈量时间
当时的美国幅员辽阔,却没有统一使用一时区标准时间,美国最早是以经度15度一区间来划分时区,就是从地球每天转动一周的360度除以24小时得来的等分。随着横越东西两岸的铁路网络建成,一方面为了让运输的时间变得更为精准,另一方面,也避免因时差而导致的混乱,以及可能的意外事故。因为在1853年8月12日,美国东部罗德岛州,两辆火车迎头相撞,14人因此死亡,事故的原因在今天看来让人难以置信:由于两车工程师的腕表差了2分钟。
▲
国际标准时区图
时区的划分,听着仿佛非常简单,但执行层面却相当困难和麻烦,直到1883年11月18日,美国铁路局才在会上正式决定:将美国划分为五个时区,分别为东部时区、中部时区、山地时区、西部时区以及太平洋时区,每个时区内的时间一致,一个时区到另一个时区正好差一个小时。时区概念的制定,进一步促使全球航运领域对于使用时区制度的渴求,所以在不久之后的1884年,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决定,以大不列颠格林尼治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同年的10月13日,格林尼治时间(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正式被采用为国际标准时间。
格林尼治天文台的贡献
其实在还没有时区制订之前,英国人为了解决测定航海经度问题,早在1675年,就由英王查理二世下令在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村兴建天文台。因为英国是一个航海事业非常发达的国家,对于航海者来说,能否准确计时,是生死攸关的事情,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就无法知道船只在海洋中航行的位置和时间。船只在海上是通过经度和纬度来推算自身位置的,长期以来,航海者只是凭航海经验"推测"经度确定航向,如果推测出错,船只就会走错航线,甚至会发生搁浅或触礁这样的事故,这种情况在航海史上屡见不鲜。
▲
英国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英政府还曾投入高额经费请来不同的专家加速发展航海与天文的技术,18世纪中叶发明的航海钟便是由John Harrison与英国著名钟表大师George Graham合作研发而成,同时前者还制定了经纬线。当时出的一套科学的计时与测量的方法,把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度作为子午线,180度日换线,并以这个作为地理经度测量和计时系统的起点。这使得全世界的航海者只要以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起点,便可以在航行中准确地测出自己船只正确的位置和当时的时间。
▲
宝玑为法国皇家海军创制的No.3196航海天文钟
当格林尼治天文台确定自己的子午线时,世界上有些国家根据本国的地理条件,也确定了自己的子午线,但这样容易造成混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884年10月13日,2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就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和统一的子午线问题作出决议: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规定为经度的本初子午线。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概念制定的年代,随着海、陆、空全方位运输的白热化,于是有制表师开始想要解决旅人的困扰,希望可以不用调校腕表,便能得知自己所在地的时间。
时区腕表初亮相,从GMT到UTC
在现代意义上的世界时计时器出现之前,曾出现过24个小表盘围绕一个中心表盘的设计,但很快就被市场所否定,不过这一概念却成功影响了日后表盘的设计,成为世界时腕表。1930年,来自日内瓦的制表师Louis Cottier受到这一理念的启发,在正常的表盘外缘设计了两个外圈,一个为24小时时刻轨道,另一个为24个时区城市名,只要把所在的时区名(城市名)和24小时时刻轨道对准主表盘上的12时,其他23个时区的时间就能马上知道(以+/-几个时区的方式),这便是首枚具有世界时格局的腕表。
▲
时区表教父Louis Cottier
Cottier的设计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百达翡丽和劳力士等表厂的支持并被采用,伦敦通常标在最显眼的位置——GMT时区,这名字来自“格林尼治平时”(Greenwich Mean Time)。直到1972年1月1日,随着UTC即“协调世界时”(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成为新的世界标准时间,它的出现让GMT的定义复杂化。因为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之后,大家发现GMT只是基本,地球并不是正圆球体,而行走的轨迹亦不是正椭圆形,当中有很多小偏差,而这细微的误差经年累月会叠加成大的谬误,
▲
Louis Cottier的设计,奠定了如今世界时腕表的雏形
而UTC是经过平均太阳时(以格林威治时间GMT为准)、地轴运动修正后的新时标以及以“秒”为单位的国际原子时所综合精算而成的时间,计算过程严谨精密,从世界标准时间的角度来说,UTC比GMT更加精确。但就一般意义来说,UTC是更为学术的标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制式,而且那到达秒的差异,就只有专家才需要,一般旅人只需在手腕之上能辨析时区时间就可以了。
随遇而安的跨区旅行
全球化的今天,广泛使用喷气飞机,让长途飞行旅游与及多点的商务旅程变成日常,也使得更多跨时区旅行者,需要一枚时区腕表。所谓的时区腕表,可以分为世界时与两地时,一个将全球最常见的24个时区融于方寸之间,另一个能同时显示当地时间与家乡时间,两者都能帮助你在旅途中避免计算时差的麻烦。据现有资料显示,世界时钟表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7世纪,当时还是世界时座钟,至于现代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时腕表,则是起源于1937年,百达翡丽在Louis Cottier发明的世界时区腕表结构的基础上,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将世界时间与本地时间融合在一个表盘布局中的世界时腕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当我们讨论一枚世界时腕表,往往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比如设计、结构或是易用性等,其中市面上没有别无二家的表款包括有百达翡丽新一代世界时腕表Ref.5330,有着品牌专利同时也是全球首创的日历功能。朗格Lange 1世界时复杂功能腕表,除原居地,还可在所有24个官方时区中选择参考地点,在加入夏令时后,实用性更是大大增强。爱马仕Arceau Le Temps Voyageur漫游时光腕表,时分盘会围绕世界时刻度旋转至下一个城市,犹如在地图上“漫游”一般。宝玑Hora Mundi时区腕表,瞬间跳转时区显示系统,可同步显示日期、昼/夜显示和城市指示,切换时不干扰正常走时。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在所有时区腕表类别中,最实用的想必就是两地时腕表了,哪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比起打开手机,找到世界时间,添加城市这样一连串的操作来说,两地时腕表无疑让跨时区的读时来的更为简便。并且相比更复杂的世界时,两地时腕表对于那些目的地和出发地跨越两个时区的人也更为友好;没有眼花缭乱的城市显示,也无需繁琐的调校。相较世界时腕表,市面上两地时腕表的选择可以说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不过功能上基本无异,所以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风格就可以啦。
一个坏消息是,今年的假期已全部结束,
但是,咱们可以提前规划明年的行程呀!
哦对了,别忘了届时带上一位
值得信赖的“挚友”,
陪伴你纵横四海的时间朋友。
文|西林 设计|Jing
图|来自品牌,部分来自网络
时间e栈
你/身/边/的/钟/表/好/朋/友
可扫码申请加入时间e栈表友群。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