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销 心服务 兴三农
奋力谱写绵阳供销
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绵阳市供销社
近年来,绵阳市供销社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关于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部署要求,立足城乡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坚持改革创新,寻求破难解困的路径,抢抓综合改革的契机,在加快建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中趟出了新路,有效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纪念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大会上,绵阳市供销社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
主动对上争取
党政支持前所未有
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多次研究供销综合改革工作,专门听取市供销社工作汇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供销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将供销社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建设纳入市委深改任务,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创新建设供销为农服务综合平台八条政策措施》。在供销综合改革重点任务列入市委深改委年度重点改革台账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基础上,去年首次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分值2分。
二
夯实发展根基
系统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全市供销系统秉承为农服务宗旨,综合改革成效进一步提升,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建设作用更加显现。按照高质量发展和行业指导管理一条线、经营服务一条线“双线运行”要求,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推进改革,经济规模实力明显增强,与农民的利益联结不断夯实。基本形成了形式多元、覆盖广泛的基层服务组织体系,全市乡镇基层社发展到196家,比5年前增加55家,实现乡镇全覆盖,农民社员由5.06万人增加到33.3万人。
社有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主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发展动能不断增强。盘活资产、挖掘潜力、拓展经营,促进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市本级社有企业实现向集团化跨越发展,江油供销社将闲置的金桥大厦打造成集名特优农产品营销、社区惠民服务、新农人孵化于一体的供销“CBD”,擦亮了供销招牌、强化了服务功能。
三
瞄准需求变化
助农作用日趋凸显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增强乡村经济活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绵阳市供销社坚定改革创新,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充实提升经营业务,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作用日渐显现。
提升农业生产服务。区域性为农服务中心实现了区市县全覆盖,基本建成市县镇村一体的农资集采直供体系,农资供应向品类多样化、配送现代化、服务系列化加快转变,农资保供工作被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2024年,开展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服务面积260万亩。
深化产权交易服务,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全面入市公开交易,累计实现交易鉴证3145宗38.89亿元,公开入市交易率由5%提升至 50%。积极推行“绵州农房增信贷”“蜀农一卡通”等试点任务,提升基层供销社联农带农实力。探索完成全省首宗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首个农村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首家闲置农房使用权交易。
稳步拓展农村会计服务,梓潼县社承接了全县所有镇村(社区)的代理记账服务,安州区社为120多家农民合作社提供会计服务。
创新乡村环境服务,基层供销社积极承接镇(村)保洁、农村道路维护、河道巡护、生活垃圾清运、农业废弃物有偿回收处置等服务,助推绿色转型发展。
四
提升流通服务水平
畅通产销对接渠道
近年来绵阳市供销合作社把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作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方式,加大农产品购销力度,创新建设供销超市、供销惠民食堂。
在盐亭探索建成全省首家供销惠民大食堂、在梓潼创新建成全省首个乡镇供销集市,得到全国总社和省社高度肯定。推进农产品“进机关”“进社区”“进院所”,投放的“绵小供”“绵小涪”等共享无人智慧生鲜专柜深受广大市民喜爱。聚焦“绵阳好物”品牌营销推广,积极参与“绵品出川”农产品展销、品牌推介、年货节等系列活动。推进绵阳优质农特产品进驻山东威海、烟台,走进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中科院成都分院。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充分利用“832平台”、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渠道,促进脱贫地区农产品销售。
来源:绵阳市供销社
编辑|王林馨
责编|李国华
校对|张小月
审核|李语曦
@
点击下方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