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每家每户的大事。在养老的过程中,应该由政府承担多一点,还是家庭承担多一点?闵行现有的一些科技养老产品是否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他们愿意买单享受这些服务吗?在大部分老年人的心中,他们所关心的实际需求到底是什么?如何让养老,变成真正的享老?
近日,一场以“床边、身边、周边,聊聊长寿时代养老这件事”为题的“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在浦锦街道举行。现场,包括居民群众、人大代表、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学者,以及话题密切相关的养老机构、养老企业等相关代表20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养老”这一热点话题,畅所欲言。
增加养老产品的互动和体验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6岁。其中,男性平均预期寿命和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继续提高。这一数据展示了我国在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显著进步和发展。
截至2023年底,闵行区户籍人口126万人,其中户籍老年人口42.83万人,占34.01%。在长寿时代下,如何让老年人安心度过晚年,也是大家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讨论会伊始,一位居民代表就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家刚刚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我相当满意。现在我家里的卫生间不仅更换了智能马桶,还加装了安全扶手。此外,还安装了报警门铃、煤气报警器等,为我们老年人提供了很大便利。”
政府补贴一点、个人出资一点的适老化改造,是否都受到欢迎?现场,浦锦街道滨浦三居委老龄干部顾晶表示,也有家里人不同意改造,他们会考量自己花出去的钱买到的产品值不值。“希望产品更加智能化,有更大的吸引力,也希望相关部门的宣传力度更大一点,让更多的人知晓这项服务。”
“只用500毫升的水,就能帮助一位老年人助浴。”现场,闵行一家企业带来的一款高科技的助浴服务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我们采用纳米分子技术,老人躺在助浴床上,不用脱衣服,就可以完成洗澡,还保护了他们的隐私”。
“一瓶矿泉水,真的能洗干净吗?”现场,也有代表提出,不少老年人对此都有疑问,希望能增加产品的试用和宣传,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来体验。
闵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有1.9万户老年人家中安装使用“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部分特殊老年人家庭中安装了燃气、烟感警报器等,但是很多家庭对科技产品的了解和接受度还不够高,比如智能床和床垫、升降马桶等,还需要加大宣传,增加体验和试用。目前,闵行区已在君莲养老院打造了智慧场景,接下来会在社区为老服务场所设置场景,逐步提升知晓度,拓展使用范围至家庭。
期望更多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我们的护理院一床难求,而养老院却还有不小的空置率,这是为什么?”现场也有代表一针见血指出,能不能用医保是大家关注的重要问题。此外,护理院有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服务,入住养老院,一旦老年人需要医疗方面的救治,还需要转院去卫生机构。“能不能打通当中的环节?这样能释放不少床位。”
“我们已经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正与区医保局、区卫健委开展多方研讨和调研。”区民政局养老机构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正积极协商相关的一些机制打通问题以及后续政策的衔接问题,包括怎么样提升养老机构的吸引力等等。
“老年人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既有物质的需求,又有精神的需求,他们的需求既有个性化的,也有多元化的。”市人大代表唐曙建的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同样作为老年人,我更有发言权,步入老年阶段后,我们更需要家门口有社区食堂、出门有加装电梯等,解决当下雪中送炭的事。”
区人大代表胡伟说,“有一位爷叔一直追问我们一处在装修的书场什么时候重新开放。原来,他的老父亲80多岁了,每天最期盼最开心的事就是去书场里喝个茶,听评书,这样晚上才吃得下饭,睡得着觉。我们要利用好身边的文化阵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现场不少代表都提出,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为他们提供各项便利的同时,要尽可能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包容。”“政府应该是保基本的,更多地需要子女、社区志愿者等对老年人的关爱,要多上门对老年人关心。”“他们不希望成为大家的负担,也期望成为对社区、对家庭还有用的人。”
如何从养老过渡到享老?
“最好是不出钱!”颛桥镇人大代表朱芳表示,大多数老年人非常节省,他们希望能用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服务。现场一位服务商代表回应:“现在政府有补贴,我们也会免费上门安装、延长售后服务时间等。对于一些科技养老产品,研发成本高也导致了最后的定价高,但如果使用的人多了,成本也就降下来了。”
老年人纠结价格的问题,而作为子女,很多人还是愿意花这部分钱的。区人大代表吴琼对于科技养老产品是认可的,但同时她也提出,如果到了使用这些产品的阶段,那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是非常低的。她希望可以在老年人身体还健康的时候,有更多产品帮助他们更好地享受生活。
“需要被照顾的老年人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则是健康的。”现场也有代表提出,一些低龄老人有知识有文化,且社会经验充足,可以参与社区治理,继续发挥余热。政府还应提供更多的空间,如书房、博物馆等,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缩短老年人在床边养老的时间,多一些在身边、周边享老的时间。”
虽然没有高龄老人的严重疾病,但一些60岁以上人群,多数患有慢性病。一位居民表示,自己是新上海人,父母都在老家,作为子女,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进入养老阶段后,政府应多关注疾病的预防与慢性病管理,让老年生活更有质量。”
“我们之前多关注于以疾病防治为中心,现在更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们现在所做的护理都是得病以后怎么去治,我们能不能让老年人晚得病、少得病、尽量不得病,这是一个长期的命题。”区人大代表李立桢补充道。
政府、企业、家庭、个人形成合力
如今养老压力不小,特别是许多独生子女,同时要负担起4个老人的养老。不仅仅是花钱而已,他们还面临着其他更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在面临老人需要陪诊、照护时,他们往往抽不出时间和精力,难以在事业与家庭之间平衡。
区人大代表金祖权表示:“过去宣传是国家来养老,但如今的现实是必须由家庭来承担。”“政府应该承担托底的作用,老百姓也要有一定的付出。”区人大代表钱天信表示,他更关注老年人的“床边”,“我们如何辅助这些老年人更好地度过晚年,要配好护理人员、医疗资源、送餐服务等各方面的资源”。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郝勇认为,老人的“床边”与“周边”是不同的责任主体:“政府应将周边的配套设施与活动做好,让老年人可以享受生活,延长进入‘床边’时间,而当老年人真正需要卧床,被人照顾的时候,家庭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长寿时代来得突然,在带来许多社会问题的同时,人们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可能高质量地老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教授申琦表示:“在高龄少子化的社会结构下,我们应重视家庭功能的强化,不能完全依托政府。养老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更是个人的一件大事儿。政府做一点,企业做一点,家庭和个人都做一点,形成一种社会合力。”
本次议事会,是区人大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以“共议一件事”为牵引,精心选题、精心组织、精心引导,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人民城市议事厅”基层治理大讨论活动,做实人大协商,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全年各级人大开展议事活动45场,议事主题涵盖文化公园能否24小时开放、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建设和管理,旧房修缮、小区班车运营、乡村林下经济发展等,参与的代表和群众超过3500人次,推动人民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来源:聚力华漕、今日闵行
往期 ·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