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事迹展示评议开始啦!闵行区周曙明入围“助人为乐”好人候选名单!
闵行老人倾尽一生
传承“沪谚”非遗文化
周曙明,男,汉族,1948年2月生,民革党员,曾工作于浦江镇社区学校,现已退休。“80岁学吹打”,这句话在周曙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退休后坚持做着“沪谚”的传承保护等工作,开展“沪谚”传承课400余节、“沪谚”讲座等500余场,受益学生19000余名。顺应时代,跟做“网红达人”,拍摄“沪小谚”云课堂20余部作品。社区里,口口相传着他的“沪谚”俚语,校园间,到处都是他义务教学的无私光芒。曾获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培育主题童谣推广人、闵行区道德模范“可爱的闵行人”等荣誉。
进一步了解周曙明的详细事迹
童年谣、使命起
百年“沪谚”“传承人”
周曙明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谚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儿时的他能跟着母亲唱出许多首民谣谚语来,如今的他走到哪儿就将这百年“沪谚”带到哪儿。
作为一项口头文学,沪谚的保护与传承不同于其他可见、可动、可表演的项目。说沪谚首先要会说沪语,但现在说沪语的人越来越少,青少年大多已不会说沪语,沪谚传承更是一个难题。周曙明作为“沪谚”代表性传承人,深觉肩上的担子既荣耀又沉重,他将传承“沪谚”的使命视为己任,义不容辞扛起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多年来坚持不懈,他表示:“不能让沪谚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消亡”。
自2014年起,周曙明自发在小学和幼儿园开设“沪谚沪语暑期班”,10年来从未间断。2020年9月,上海世外教育浦江外国语学校开展“非遗进课堂”活动,邀请周曙明义务开设“沪谚沪语”传承课,开设至今已完成400余节课时。此外,他还不定期到召稼楼古镇,革新村会议室、建业馆,以及浦江镇三个“特色睦邻点”、上海交通大学等地开展“沪谚沪语讲座”“非遗进课堂”等活动500余场,受到了广大文化干部、社区居民与学校师生的欢迎。
他还应邀将“沪谚沪语”带到其他地区,不管路远迢迢,不论严寒酷暑,从未耽误分秒,只为让更多人认识、珍视和学习这一文化瑰宝。
著书籍、编小品
创新融合“开拓者”
对于“沪谚”课程编排,哪怕只有一节课,周曙明都会严谨编排,提前好几天备课,反复操练。周曙明先后编辑出版了《上海抗战民谣选集》《沪谚里的家训家规》《沪谚读本》《浦江土语》《浦江谜语》等沪谚相关书籍。因为工作需要,他俯身案头,短期内编写了浦江镇社区学校校本教材《沪谚·沪语》,76岁高龄仍坚守课程一线,授课近120多课时。经过努力,周曙明的“沪谚在生活中”课题被纳入浦江社区学校讲师团、闵行区“道德模范宣讲团”、银辉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菜单。
不仅如此,他还参与编排《非遗沪谚话勤俭》《沪语版·文明养狗狗》《小品·吾伲顾振》等“沪谚童谣”主题作品,把古人的智慧、经验、为人处世的道理深耕在每个孩子心中。
短视频、跟热点
年近80当“网红”
一边上课一边编书的周曙明也在自我反思:是不是可以有更多、更新的普及“沪谚”的手段?用什么方式让“沪谚”老酒装新瓶变得有趣味性?于是,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新媒体。
从2020年1月起,周曙明联合其他老师开始参与沪谚小视频的录制,并利用时下热门的传播形式,进行有针对性地“云模式”推广,顺应做了新媒体的“网红达人”,通过线上新媒体的推广,“学习强国”刊播,进一步扩大了沪谚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022年周曙明联合相关单位,以“沪谚+反诈”创新组合出道,编写“陌生电话多警惕,防诈防骗多条心”“花言巧语不理睬,意外之财不要贪”“大凡提及银行卡,立马挂机不管他”“96110电话联系侬,毫不犹豫来接通”等“‘沪谚’话防网络诈骗”新沪谚30句(条)。创作“沪谚讲粮食30句”、数板《网络安全四句半》等,将非遗“沪谚”与当下热门话题反诈防骗宣传相结合,赶上流行趋势又抓住了一个有效的宣传渠道。
退休不止步的周曙明常被问道:“周老师啊,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赶来赶去上课挣钱,犯得着吗?”他回答说:“我有退休金,不为挣钱,做的是慈善助学志愿者;我是沪谚传承人,传承非遗是不讲年龄的。只要有生之年健康允许,我都得坚持。”
可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评议方法
01
02
03
点击“向他们学习”
完成评议
投票截至2025年1月1日
来源:聚力华漕、今日闵行
往期 · 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