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把最温暖的祝福带到了祖国东北的寒凝大地。
心系人民、岁寒情暖。
总书记来到的葫芦岛市,刚刚从暴雨灾害中恢复。2024年8月18日23时至21日8时,辽宁西部出现暴雨,葫芦岛市平均降水量162.3毫米,超过辽宁省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当地人形容“不到一天下了一年的雨”。暴雨过后,水利设施、农田、民房、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受破坏,葫芦岛市受灾人口达40多万人。
洪水退去,灾后重建迅速展开。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协助百姓一边重建家园,一边在入冬前抢抓复产。
如今的绥中县祝家沟村,干净整齐的新居建成,热乎乎的炕头暖身暖心,院门前的春联红红火火,大缸里的年货丰裕殷实,烟火气在灾后的土地上徐徐升腾。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2023年夏,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几个月后,腊月二十二,汽车沿着冰封的子牙河,驶入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慰问受灾群众。
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2022年1月26日,农历小年刚过,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霍州市冯南垣村,一下车,就站在大雪中听取了全省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汇报。
天寒地冻,山大沟深,顶风冒雪为受灾群众带来热气腾腾的新春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一春将至,九州同庆,年味渐浓,受灾群众能不能过一个幸福年?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
“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2023年9月,在受灾较重的哈尔滨尚志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从东北谈到华北,总书记这样说。当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到灾情严重的地方摸了底,总书记心中有了底。
在天津第六埠村,先看一看大棚修复,了解当地农业恢复生产情况;走进四世同堂的村民家,花糕、年馍,窗花、灯笼,处处是年的喜庆。总书记说:“看到灾后能有这样一个气氛和景象,我心里也特别高兴。”
在山西冯南垣村,修葺一新的街道干净整齐,进到村民家中,打开冰箱,有菜有蛋;掀开锅盖,刚蒸好的年馍热气腾腾。总书记说:“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
2014年春节前夕赴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动缩影。一户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诠释着总书记深沉厚重的人民情怀。
2024年7月,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险情发生后,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9月,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先后在海南、广东登陆,造成严重灾害,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组织力量救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不久前,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当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两天后,总书记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
……
风雨袭来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惦记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广大干部群众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在一次次大灾大考中彰显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危”与“机”之间的转换,彰显人民领袖的高超智慧,体现一个国家的制度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充满着辩证智慧和历史自信——“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村容村貌之变,又有生活水平之变,更有精神面貌之变。
来到受灾群众中,推开一扇扇门,迎来一张张笑脸。人民,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
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积蓄动力、再启征程的节点。
正如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所言:“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光将近,未来可期。
监制/孟曦
审核/刘闯
主编/宁明思
编辑/鞠文静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