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的功效与5大适用人群

健康   2024-12-10 17:00   江苏  

来源:药店智汇



针对安宫牛黄丸,大部分人只知道它是救急之品,对于其他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


接下来,小编就“安宫牛黄丸”相关问题为大家一一解惑!



安宫牛黄丸源自何方?


安宫牛黄丸“出生”于清代。

1793年,京城爆发了一场瘟疫,死者无数。饱读医书、满腹经纶的吴塘(中医温病学派的著名医家,字鞠通)在朋友劝说下,以温病之法对染疫病人进行施治,大获全胜,自此享誉神州。


此后,由他撰写的《温病条辨》更成为医家必学典籍之一,书中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实用方剂,沿用至今;其中的安宫牛黄丸,因其“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与紫雪丹、至宝丹一起,并称“温病三宝”,成为最负盛名的急救用药之一。


由于安宫牛黄丸制作工艺复杂,选药极其严苛,在当时,只有皇家医馆才能制作,平常百姓难以企及。直至1858年,岭南药坊橘花仙馆的创始人周景勋以《温病条辨》中的“安宫牛黄丸方”为基础,潜心独创具有岭南特色的制药技艺,一举推出“仙橘牌”安宫牛黄丸,此药才得以惠及普罗大众。


随着历史的浪潮,新中国成立后,橘花仙馆与众多知名药坊一起合并为广州中药一厂(现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中一药业的前身)。其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自橘花仙馆初创,经历公私合营到整合发展,在传承过程中沿用 “仙橘牌”、“马字牌”、“保滋堂”、“广中牌”、“中一牌”等商标生产销售,百年来血脉纯正,赓续不断。


2022年10月12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批广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白云山中一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作为传统医药类项目成功入选。组方精妙,加上世界五百强企业严谨的制作工艺,使这一百年名方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


安宫牛黄丸主治功能


清热解毒,豁痰开窍(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君药--牛黄、麝香牛黄味苦甘,性凉,气味芳香,具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

麝香辛散温通,为开窍之首药,与牛黄配合突出了安宫牛黄丸的清热解毒、芳香开窍的特点。

从药性上,牛黄与麝香一温一凉、相反相成,麝香在大量苦寒药中,不但不会助热升散,反而更凸现其清心解毒的要旨,也是安宫牛黄丸的一大特点。

哪些人群应常备安宫牛黄丸?


简单来说以下人群都可以常备安宫牛黄丸,也可以在惊蛰、夏至、霜降、冬至节气的时候用之防治未病:
1、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的中老年人群;
2、抽烟、酗酒、熬夜等不规律生活方式的中老年人群;
3、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人群,或体检提示需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
4、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既往史和现病史人群;

5、有中风、癫痫、精神疾病及其他危重疾病的家庭。

从中医体质学上来讲痰湿质、湿热质人群都应该常备安宫牛黄丸。

  1  

痰湿质人群常见症状
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恭谦,和达,多善于忍耐。

常见表现:面色黄胖而暗,油脂较多,身重不爽,出汗粘腻不爽,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喜食肥甘。

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环境适应能力差,易患湿证。

易患疾病: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代谢综合征、痛风等病的倾向。

  2  

湿热质人群常见症状
形体特征:形体偏胖。

心理特征:性格多急躁易怒。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容易口臭、口苦、口干,大便粘滞;白带色黄,有异味等。

适应能力:湿热交蒸气候较难适应。



安宫牛黄丸应该怎么服用?


常规服用 :

  • 成人:一次1丸,一日1~2粒。


  • 小儿:3岁以内,一日1次,一次1/4粒;4~6岁,一日1次,一次1/2粒。可含服、嚼服或温水化开服用。



特殊服用:

  • 对于昏迷无意识患者:温开水化开,滴入舌面、鼻腔;



  • 对于成人,病重,体质壮实者:可用金银花、薄荷煎汤,用药汤化开安宫牛黄丸服用;


  • 对于成人,病重,体质虚弱者:可用人参煎汤,用药汤化开安宫牛黄丸服用。



总结:


不少传染病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比如现代医学中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新冠病毒感染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而在三年疫情里,安宫牛黄丸也一直被列为国家新冠感染防治方案的重要用药。尤其是近日,“国内首次本土检出XBB.1.5”登顶热搜,再次引起热议,新冠病毒新变异株的免疫逃逸能力被众所周知。

传统上惊蛰节气服用安宫牛黄丸的习俗,加上人们对新冠疫情发展的顾虑,“惊蛰服安宫防中风”习俗被提早,这也算是人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意识的反映。

惊蛰节气即将到来,在家中备点安宫牛黄丸,防患未然,抗“疫”养生两不误。


更多用药知识点击关注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基层用药指南
专注分享专业基层用药知识,为基层医生提供服务,让大众学会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