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职业发展系列讲座摘要-3:对话硅谷大厂

文摘   2024-11-11 07:30   美国  


2024职业发展系列讲座摘要


10月12日:HR猎头专场(链接)

10月15日:金融行业专场(链接)

➡️ 10月17日:计算机行业专场

10月24日:签证与移民专场

10月27日:高效沟通技巧

10月30日:留学生心理健康


文字整理:上海交大校友 王蒙蒙

主持人:国内化学学士,美国硕士,化学专业转码

 

嘉宾1:国内自动化本科,美国EE硕士,曾就职于Airbnb China负责预定和支付等产品功能,现就职于Meta senior software engineer软件开发设计十余年

 

嘉宾2:CV博士,Spotify机器学习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推荐系统的工作。分享了个人职业规划受AI(deep learning)在工业界应用市场的波动的影响。(每两三年tech行业变动大)

 

嘉宾3:化学博士,28岁换赛道到大厂Sr Software Engineer。现就职于Linkedin软件工程师,backend方向。业余经营小红书职场博主(程序员枫)。开始受到行行出状元思想影响,想在化学一条路走到底。来美国以后开始思考转赛道(大环境对转赛道宽容,化学专业找工困难,学界难留)。决定后去读CS master。沉默成本高,高要求自己。如果想要转码,夯实基础,不要想一步冲天,要enjoy写码,大量时间精力打基础;放平心态,一步一脚印。

 

嘉宾4:本硕机械-博士机器人 控制方向。工作后发现对计算机感兴趣,去了Bloomberg,转码友好。码农需要具备skills(各种技术,软件技术之类的)和所面向的用户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金融相关的知识,市场billing的知识之类的)。转到亚麻的AI平台,转到Amazon做feature star,最终来到waymo,回归robotics(偏计算机算法方向)。转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和重大转变,但也要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Q&A

 

Q1:计算机学科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各方向的主流career path如何?当前背景下哪些方向容易上岸?

嘉宾1:1、走管理路线;2、技术路线可以专精某一领域或成为通才,与其他部门和产品经理协作。

嘉宾2:就业方向分为:前端(android,ios)后端(distribution sys,recommendation sys)。新入职者面试通常比较general,入职后会进一步细分领域。可选择专精于某一领域(如支付系统、推荐系统),或走管理路线。当前背景下AI 比较火,尤其是LLM领域。

 

Q2:目前找工作市场行情,什么时候好转?科技公司是不是继续裁员?哪些公司还在大量招人?有哪些新锐的公司?

嘉宾2:最近招聘对new grad不友好。因为计算机是一个给各个产业赋能的行业,建议new grad,选择先找到一份工作,无论行业是否完全对口。

嘉宾3:大模型的发展提高了编程效率,行业对求职者要求更高。现在招聘需要candidate完全100%符合满足公司要求。

嘉宾4:目前大公司主要招有经验的人,新人可先在小公司积累经验再尝试大厂。

 

Q3:大厂SDE实习的bar有多高?怎样准备科技企业的实习面试?大厂面试筛选中,实习经历起多大作用?

主持人:目前大厂的实习门槛很高,竞争激烈,通常选拔本地本科生,且实习面试的难度与全职职位接近。

嘉宾1:新入职者应侧重准备算法,而有经验的人则需注重系统设计。可通过LeetCode题库和公司专门的面试题库进行练习,同时通过校友和前辈进行mock interview来提升表现。实习的主要作用在于积累经验,并提供一个向公司展示自己能力、争取全职机会的契机。

 

Q4:Waymo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工作氛围如何?经典的成长路径如何?近期被录取的实习生的资质和标准是什么?面试到了哪一步会与技术成员会面?

嘉宾4:Waymo作为一家初创公司,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各个团队的成长路径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都需要深入学习相关的基础领域。对于实习生的录取标准,主要取决于候选人的背景和学习能力。建议在面试中可以提出一些深度问题,给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Waymo主要专注于自动驾驶和路径规划领域,一些岗位可能对硬件知识有一定要求,但也有一些不需要硬件背景的职位。

 

Q5:SDE,DS的面试分别包含哪些内容?在哪里找大厂面试的题库并进行准备?Leetcode刷题有一个大致的题目要求吗?

嘉宾2:大厂面试通常包含两道题,建议通过像“一亩三分地”这样的网站进行准备,并且至少刷三到四百道题。

嘉宾3:虽然题型与往年变化不大,但难度可能有所提升。他建议侧重深度理解与灵活运用,而不是单纯追求刷题数量。此外,可以参考大厂工程师的博客来获取额外的面试技巧。

嘉宾1:建议将题目进行分类,以提高刷题效率。同时,他推荐查找针对特定大厂的题库,并推荐了两本系统设计相关的书籍:《System Design Interview Insiders' Guide》和《Designing Data-Intensive Applications》。

嘉宾4:建议在LeetCode上关注题目频率,了解不同的解法。在面试中,不要急于直接动笔,而是先与面试官沟通解题思路,听取反馈后再继续。

主持人:分享了他的刷题经验,建议将题目分类练习,如搜索类、动态规划类等,并且基础题要时常回顾复习。找伙伴一起刷题,可以互相监督和提高。

 

Q6:请问简历投递直接被拒,收不到面试怎么办?内推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在笔试能够通过情况下,找组里相关人士内推能否让自己快速进入面试流程?

嘉宾2:内推虽然有帮助,但并不总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关键在于简历是否与岗位要求匹配。内推人的作用在于帮助候选人更好地了解职位的要求,从而调整简历。

嘉宾1:可以通过学校或导师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寻找工作机会。

嘉宾4:可以尝试直接联系HR或目标组内的相关人员,或者通过学校的招聘会来增加机会。他强调,内推的有效性取决于是否由目标组的成员直接推荐。

主持人:如果目标组内有急需招人的情况,内推的作用会非常大,但对于一般实习岗位,内推的影响可能较小。此外,可以尝试直接联系负责招聘的人员。

 

Q7:目前AI人才需求大吗,前景如何?有哪些招聘岗位?想从事人工智能行业应该读博吗?

嘉宾2:AI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快速增长,但由于这个行业发展较晚,人才基数仍然有限,因此前景非常广阔。目前招聘的岗位既包括传统的搜索、广告和推荐系统,也有与大型语言模型(LLM)相关的岗位,如模型训练。关于是否需要读博,张重认为,读博并不是进入该领域的唯一途径。相反,更重要的是掌握核心能力,如数学基础(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快速学习的能力,以及强大的动手实践能力。

嘉宾4:AI领域的岗位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包括:1)与数据和特征工程相关的岗位;2)与模型部署和优化相关的岗位;3)负责模型训练的岗位;4)专注于开发和优化模型本身的岗位。

他强调,不同细分领域的岗位各有侧重,求职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方向。

 

Q8:转码系列问题

嘉宾4:建议通过攻读硕士来转行,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利用校招平台,还能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支持。当然,网上自学也是一种可行的路径。

嘉宾3:在做出转码的长期决定前,可以先尝试编写一些代码,看看自己是否享受在抽象过程中寻找逻辑的过程,以确认是否真的对编程有兴趣。

嘉宾2:学术界转码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背景是否与大厂的需求相匹配,这将直接影响转码的成功率。

主持人:如果学术背景正好符合某些项目的需求,转码会更有竞争力。即使科研经历较为广泛,或背景并不直接相关,只要有足够的决心,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如艺术领域)也可以成功转码。

 

Q9:零基础新手如何快速进入计算机领域?对转码选手在职业初期要额外注意什么?

主持人:坚持学习是关键。自己为了转码,四年来每天都坚持学习四个小时,积累了扎实的基础。

嘉宾3:新手要提高效率,可以通过多刷题和做项目来熟悉知识。动手实践和项目经验有助于巩固和应用所学内容。

嘉宾1:刷题虽然能帮助掌握算法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问题可能没有唯一的解法,因此要有快速上手的能力,尽快应对各种问题。同时,建议多与公司里的同事和领导沟通,从他们那里学习和获得支持。

主办校友会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北美校友会

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

武汉大学纽约地区校友会

同济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

中山大学美东校友会

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友会美国分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纽约校友会

复旦美国校友会(纽约)

浙江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

东南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

上海财经大学大纽约校友会

吉林大学海外校友会(美东)

北京邮电大学大纽约校友会

南京大学大纽约校友会

中国农业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

中央财经大学纽约校友会

西南政法大学美国校友会

南开纽约校友会

大连理工大学大纽约校友会

中国科技大学大纽约地区校友会

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


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RUCNAAA)是一个基于校友关系的非营利组织,2015年6月登记注册,2018年3月获得美国国税局501(c)(3)免税资格,运营总部位于纽约,成员遍及美国和加拿大主要城市。RUCNAAA的使命是为校友们建立一个相互联系、彼此分享的沟通平台,并为遍布全球的校友创造更多互惠互利和事业发展的机会与渠道。RUCNAAA多次被母校被评为“优秀校友组织”。


2018年12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专门致信RUCNAAA:“四十年前很难想象,像人民大学这样的中国精英大学能在美国成立如此活跃而强大的校友会组织。通过你们校友会可以证明,中国已经取得了多么巨大的进步,以及一国投资于教育可以取得何等的成就。”


邮箱:ruc_naaa@ruc.edu.cn
微信:ruc-naaa

网站:www.rucnaaa.org

关于“亦师亦友”导师计划


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温度、有深度的校友会,秉持“三人有师、薪火相传”的理念,启动“亦师亦友"导师计划,为人大北美校友搭建一个了解职场、开拓视野、积累认知、提升事业的平台,邀请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丰富从业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业界精英担任导师,帮助年轻的校友们为自己在北美的立足和发展、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蜕变做好准备。


项目以小组配对的形式,将业界导师与留学生或职场新人结成亦师亦友、互益共赢的人生搭档,成就职业理想。


第一期“亦师亦友”导师计划2024年9月启动。


RUC北美校友会
中国人民大学北美校友会
 最新文章